情绪的表达本来就是人的本性,只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有人喜欢找人倾诉,有人喜欢自我排解,这些方式都没有什么错,情绪流露是正常的。想说出来的时候就说出来,不想说出来就不说。我理解的是这样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在说出去,和放在心里,这个方式过程中纠结,产生更大的心理负担。
——21法会李雅萍
我需要理性分析,之前就是给几个朋友发,就只有一个朋友理性分析了,然后我觉得她说得对,那种一味共情让我越来越觉得情绪值得被扩大而不是从根源上解决。
——22ppe姚林宏
我觉得如果想要和其他人来“分享自己的情绪”,我们其实是想达到一种情绪共鸣的状态,情感共鸣的发生,是主体受客体感染而引起的。然而,他人的情感并非都能引起主体的共鸣,这与主体当时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和另一个的情绪无法共鸣,我们会产生落差,会有其他的想法,为什么他不能理解我?自我本身觉得我和别人分享我的情绪,我们本身就是对对方的回答抱有一个期待。
——21法会李雅萍
愤怒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来自情绪的对抗,一种负能量的转移,毕竟人心肉做的,有情绪还是要表达,不然受伤的是自己。忍,可以看作是个体需求和集体需求存在差异情况下,两者磨合过程中,个体为一些最基本和基本权力,而舍弃部分自由下的自我控制。所以可能你需要会发情绪,在可以发泄的地方表达愤怒。 每个年代的人遇事的反应存在思维差异,现代的人与人之间有时缺乏沟通(越发),如果两个人真正相互理解,很难讲,当互相有情绪表达时会给对方带来反感,反而应该会加深感情联系。生活中彼此需要有一定容”挫”率。
——21审计高兴
我觉得倒不一定是要追求绝对意义上的互相理解,但也不用害怕“反感”。想要不被伤害,先要不怕被伤害吧。应该被提倡的,是包容、妥协。有时候适度的“冒犯”反而会成就深刻的联结。
——06财管张珺
与其纠结是不是要说出口或者要说给谁,其实多说一两个朋友就能知道总是能给予正向反馈的那个人。如果要内化,可以接受这种情绪,也可以找个宣泄口、或是转移注意力。我觉得任何情绪都是正常人的一部分,不要害怕不要产生负担。
关于如何处理当下自己产生的负面情绪,我很喜欢的一个播客《文化有限》在第169期节目春日特辑“你最棒,就算现在不棒,以后也会很棒”中其中一位主持人推荐了一本书叫《冲突的力量:如何建立安全、稳固和长久的亲密关系》。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它结尾的一段话概括“我们都需要牢记这一点,不要害怕分歧、犯错、与人产生摩擦,要允许波折的存在,但是要找到修复和重建连接的方法,找到克服困境的出路,重新构建意义需要耐心、时间和探索。当我们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我们需要允许自己呆在困境之中,这种状态可能不太好受,有时候甚至很痛苦,但人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当我们从固定、确定性的焦虑中解脱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能学会彼此信任,相信当事情出错的时候,我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化解两极分化的冲突,灵活思考,发挥创造力,携手共建一个更加健康的世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17审计卞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