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从扶持到自立,攻坚克难稳产业 ——“造血式”扶贫小队赴黔调研
发布时间: 2021-09-01 浏览次数: 2121

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产业扶贫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开发式”扶贫为“参与式”扶贫,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主脱贫能力,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润园书院“‘造血式’扶贫减贫效应调研”社会实践小分队围绕可行能力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减贫效应分析,以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为主要考察地点,通过走访贫困户,发放调查问卷,采访扶贫干部等方式进行集中深入的考察。

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根据本地的特色开展扶贫产业。在开展扶贫产业之前,当地政府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准备。在扶贫产业运营中,扶贫干部发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精神,尽心竭力抓好扶贫项目,争取带动更多南明镇的人民就业增收。

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本地发展特点,因地制宜,拓宽农业产业化规模,用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产业扶贫有利于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己”。产业扶贫位贫困户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和工作培训,提升贫困户的价值感,从而提升贫困户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从原来的“强制脱贫”到“自主脱贫”的转变。同时,发展的产业扶贫涉及适用范围广,扶贫力度大,带动脱贫群众多。

目前润园书院“‘造血式’扶贫减贫效应调研”社会实践小分队正在继续查阅文献资料和当地文件,整理问卷数据,针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可行能力几个维度,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各成员们收获颇丰,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产业扶贫持续发力出一份力。


文字作者|黄若瑜

图片作者|“造血式”扶贫减贫效应调研小分队

责任编辑|徐一冉

 

 


南京审计大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20号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 邮编:211815
Copyright(C) 2013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