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澄”小队社会实践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 2021-08-28 浏览次数: 1925

延安时期是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鲜活岁月,仁人志士在烽火连天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谱写了如今新中国的篇章。一提到延安时期的革命胜利,大部分人都会想起前线战士不畏苦难冲锋在前,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传“澄”小分队另辟蹊径,探寻新闻媒体在其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以古鉴金,探寻现如今的新闻媒体应发挥的作用,以及作为宣传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素养。

传“澄”社会实践小分队针对“延安时期新闻媒体宣传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在确保资料的严谨性和真实性的情况下,得到了延安时期的媒体宣传概况,梳理了一些代表性新闻工作社的发展脉络。

新华通讯社于1939年由红色中华通讯社改组而来。此后,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党的消息总汇的指示,新华通讯社开启了一条独立稳定的发展道路,努力构建通讯网络,方便信息传播,至抗战胜利前夕,以延安新华总社为中心的新闻通讯网络已基本建成。

1940年,随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到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封锁压力,宣传环境举步维艰,对此,党中央决定精简报刊,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为《解放日报》,保证党报内容的高质量和影响力。

由于《解放日报》在创办初期存在脱离实际、闭门造车、晦涩难懂等诸多问题,194241日,《解放日报》进行了改版,明确目标是建设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增强内容的四性,即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这次改革意义重大,为后来的党报改革确立了正确方向和有效路径。之后,其他根据地报刊也都相继进行了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始于1940年底,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延安广播电台的广播,突出了国民党广播事业垄断的重围,重庆当局随后采取措施妄图打压干涉,但阴谋未能得逞。延安的红色电波还是冲破新闻封锁传向四方,一些抗日根据地的党政机关和新闻机构一直收听和抄录延安广播电台的重要新闻,接收学习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此外,大后方和沦陷区也受到了广播的巨大影响。

同时,成员们还进行了线下实地考察和采访,以便更好地串起历史和现实,找到一条联通古今的新闻媒体宣传之路。结合老一辈新闻媒体人的智慧以及对当下舆论环境的思考,传“澄”社会实践小分队得出了以下几点新时期新闻传媒事业发展应该注意的事项:

1、始终遵守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自觉承担起新媒体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2、坚持并体现新闻真实性原则,不偏听偏信,杜绝捏造假象,以严肃客观地态度实事求是,积极求证,准确报道事实真相。

3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时代在发展,新一代新媒体人应该在前人的探索基础上,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机制等。

4、坚持以高标准进行新闻队伍和优良文风建设。对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和新闻舆论工作者角色身份进行准确定位,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个人品质,做有良心有温度的新媒体人。

5、扩大中国国际话语权,发挥新闻宣传的力量,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为了增加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的趣味性和可看性,传“澄”社会实践小分队创新线上社会实践的形式与成果展示方式,针对延安时期的新闻媒体宣传情况自制了原创情景剧本,以延安整风时期为背景,借由正反两方的辩论,来探究如何做好一个真正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参演的成员以生动形象的表演,展现出自己对于新闻宣传的智慧和思考。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们也许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能在不知不觉间唤醒群众的思想,促进群众灵魂的觉醒。正是新闻媒体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做有责任、有担当和有职业操守的宣传工作者才显得非同小可。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代表着党的形象,做有良心的宣传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光阴如流水,从延安时期至今,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媒体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更新换代,但宣传工作者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爱国爱民的精神始终一脉相承,新一代人接过了老一代人的担子,在新时代,让全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文字|徐正潞

图片|传“澄”社会实践小分队

指导老师|吴雪莹

责任编辑|徐一冉

 


南京审计大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20号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 邮编:211815
Copyright(C) 2013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