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从扶持到自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发布时间: 2021-08-22 浏览次数: 177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价值,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产业门类,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乡村新型服务业丰富业态类型,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许多乡镇从乡村产业出发,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扶贫产业,帮助村里许多贫困人们走出贫困,获得自立的能力。但是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也存在着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要素活力不足等问题,有待政府加强引导、加快引领特色产业发展。

润园书院“‘造血式’扶贫减贫效应调研”社会实践小分队围绕可行能力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减贫效应分析,以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为主要考察地点,通过走访贫困户,发放调查问卷,采访扶贫干部等方式进行集中深入的考察。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突出地域特色是扶贫产业的重要功能和发展方向,南明镇的村级合作社整合本地资源,因地制宜,按照“人无我有(特色)、人有我廉(规模)、人廉我优(品质)、人优我强(加工)”的发展思路,争创品牌,凸显市场竞争优势。

近年来,南明镇积极推进农业扶贫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桑葚、猕猴桃、葡萄、大血藤果等精品水果220亩,助力农民增收;还精心培养了一批先进的村级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等合作方式,带领贫困户们,在南明这块土地上发展了大球盖菇、生姜、油茶、茭白、小香鸡等特色产品,树立了独具南明特色的“南明品牌”。

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本地发展特点,因地制宜,拓宽农业产业化规模,用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

目前润园书院“‘造血式’扶贫减贫效应调研”社会实践小分队正在继续查阅文献资料和当地文件,整理问卷数据,针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可行能力几个维度,提出一套有针对性地对策建议。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成员们收获颇丰,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产业扶贫持续发力出一份力。


文字作者:黄若瑜

图片作者:黄若瑜、吴馨怡

责任编辑:徐一冉


南京审计大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20号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 邮编:211815
Copyright(C) 2013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