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云访延安革命旧址,赓续红色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 2021-08-19 浏览次数: 3863

印象中的延安,革命圣地、黄土高坡、土窑洞、陕北民歌……这座中国历史上的红色之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社会实践团队因此也将延安作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线上探访地。88日,团队成员通过云游一系列延安革命旧址,感受革命圣地的精神洗礼,学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培养新生力量,确定革命方向和目标,从而保证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

图一 团队成员线上学习参观

忆往昔峥嵘岁月,致敬红色华年。实践团队在企业微信平台进行交流分享时,成员宋怡然为大家介绍了枣园革命旧址的相关信息: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41947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枣园里革命先辈的雕塑格外吸引人。老一辈革命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克服千难万险,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胜利。他们是一座丰碑,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在枣园,透过历史的迷雾,成员忆起在这片树林里,那些窑洞中忙碌、豁达、运筹帷幄的伟人;想着月色朦胧,群山朦胧,树影朦胧,灯下思考写作工作的人彻夜不眠;想起黎明,扎着羊肚子手巾的老农站在山岗上,面朝东方高唱一曲《东方红》……

图二 团队成员宋怡然分享

沈一轩向大家介绍抗大:“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红军大学”,1937年,抗日军政大学迁入延安。虽然隔着冰冷的屏幕,但依旧能感受到当年抗大学子在此求学洋溢的热情。在艰苦复杂的战争环境中,抗大总校辗转迁移,校址几经变更,但学子们不畏困难,刻苦求学,其精神值得值得后人学习。由此可见,抗大成立的背景是在艰苦的抗战时期,尽管当时经受战乱,但其为新组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培养了主要骨干,使得红色的革命思想在混乱的年代得以传播,红色的火种得以保存。

图三 团队成员沈一轩介绍抗大纪念馆

他还提到,纪念馆的设计也十分精巧。运用半景画、场景复原和仿真雕塑等艺术手法和高科技、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集声、光、电为一体,全面展示了抗大的历史风貌,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抗大的战斗历程和辉煌业绩。在这样技术手段的运用下,团队成员们更能感受到,在那种艰苦的战争条件下,抗大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对党史的赓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通过成员沈一轩的分享,团队其他成员对延安的抗大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有助于大家更好地学习与学习党史,了解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明晰了青年一代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图四 团队成员沈一轩分享游览掠影

之后,武文洁向团队成员展示了“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19454月至6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共中央“七大”在这里召开,会议历时50天,与会代表755名。这座当时的中央大礼堂,前后被翠绿的松柏环抱着,在蓝天的映衬下,一面鲜艳的红旗在礼堂顶上迎风招展。步入礼堂,木椅、主席台、马恩列斯像、红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大幅标语,当年的陈设依旧,望着屏幕中的中央大礼堂,耳畔中好像听到了“七大”代表们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听到了一阵阵如潮的掌声,一股神圣的激情涌上成员们的心头。

随后武文洁对窑洞前的小石桌进行专门的介绍。194686日下午5时,毛主席在杨家岭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是毛主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关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一篇重要的谈话。当时,大家围坐在窑洞前半山坡平台上的这个小石桌旁,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格局和中国的战局。毛主席在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图五 团队成员武文洁介绍窑洞前的小石桌

团队成员丁慧对延安革命纪念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分列11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1000多幅历史照片和800多件革命文物。主要介绍193710月至19483月将近12年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

线上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后,成员们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的救国大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了解到延安作为革命圣地所具有的深厚红色底蕴。不论身处何种危难境地,先进的共产主义者都能结合起来,体现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团结精神,如火炬般照亮中国前进的方向。

图六 团队成员丁慧分享

接下来团队成员李鑫宇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背后的故事为切入点对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进行介绍,着重介绍了当年知青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农村做出的成就,如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的赤脚医生孙立哲,参加农田基建的“铁姑娘队”,带领村民建造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的习近平同志等。通过李鑫宇同学的线上分享与成员们的线上交流和讨论,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当年知青响应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干劲与豪情。

图七 团队成员李鑫宇分享馆内知青事迹

那些红色的基因,像种子繁衍不息。延安精神的强大光源,依然强劲,成为追逐梦想的伟大动能。寻访革命老区,重走革命道路,澄园先锋的团队成员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以红色血脉滋养成长,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熠熠闪光。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社会实践团队

文字:宋怡然

图片: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社会实践团队

指导老师:张慧

责任编辑:徐明辉

南京审计大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20号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 邮编:211815
Copyright(C) 2013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