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不玩梗,我们正经聊聊“打工人”和“糊弄学”
发布时间: 2020-11-01 浏览次数: 1995

#打工人阶级兴起:我在豆瓣学糊弄#

最近,很多上班族不再自称“白领”,而是自称“打工人”。在这个词语之下,大家似乎找到了一种作为劳动者的朴素情感与集体认同,当“早安,打工人”气势磅礴地刷屏的时候,我们一时间似乎也难以区分,那到底是自嘲还是自我鼓励。同样作为职场新风尚,“糊弄大法”在豆瓣拥有10万多的拥趸,在一则热帖中,贴主分享了自己在事业单位工作4年学会的“糊弄学”招式:从靠拉肚子金蝉脱壳于各种会议,到单位唱红歌连嘴都不动。这位糊学家用自己的行动,展现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糊弄”的生活座右铭。

本期圆桌#打工人阶级兴起:我在豆瓣学糊弄#将以此背景展开。

让我们来看看圆桌公民的发言吧。


 “打工人”是对职场焦虑的主动化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中,谦逊似乎已经刻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骨子上,不习惯去夸耀自己,不自觉的将自己置身于大众之中已而成为一种主流,“打工人”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试图通过这样一种类似于调侃的方式将所有人放于一个平等而大众化的舞台中,找到一种舒适感与社会性的共鸣。 

                                                                      ——20法会 唐嘉

 

“打工人”也不是真正放弃自我接受平庸,相反他们很踏实、也很努力,只是对眼下无法改变的现状的一种自嘲,他们需要这样的一个出口,也是对他们职场压力的释放。这相比于那些完全放弃自我的“废宅”好多了。 

                                                                               ——19数学 赵永燕

 

“打工人”偏向于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他们对生活充满自信,带着美好憧憬未来。

                                                                    ——19数学 彭泷慧


就字面理解““打工人”,是对自我工作状态的概括。“打工人”正是这样一个群体:早出晚归,为个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所谓的“诗与远方”早被满满的工作安排化为浮云。其实“打工人”更是一种追求平等的心态。这样的称呼仿佛是社会工作群里的一种集体释放压力,大家从这样的称呼中找到了共鸣,职业不分贵贱,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人生而活,那么自称“打工人”也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奋斗的状态。 

正是因为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很多人意识到踏实工作或许才是成功的必要之路,所以当他们选择自称“打工人”时,即表明了他们的努力与踏实,也是一种追求与他人工作平等的愿望。这样的心理也是一种压力的释放

                                                              ——20ACCA 任敏昕

我觉得相对于“都市白领”来说,自称“打工人”就好像是突然卸下了一种“架子”,仿佛原本那种在写字楼里轻松办公日进斗金的形象,变成了那种日夜劳动换取一点辛苦钱的形象。我觉得这是城市化进入到一定阶段,大家对于自身阶层的认识发生了更新。  

                                                                  ——06财管 张珺

解读有三个含义:1、自嘲。工作没有高低之分,都是打工赚钱生活。2、打气。伴随正能量语句出现。3、经济压力带给人的焦虑感加重。打工生活,不打工100%痛苦。我对“打工人”的评价:比“丧文化”好。虽然阶层目前难以跨越,总还是需要给自己打气,对未来有所希望。 

                                                                    ——11营销 李璐璐

 

“糊弄学”是对职场无意义消耗的被动对抗

糊弄学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的微信长期处于“有人@我”“287条消息”,这些消息对于我来说可能并不具备时下的效用,或者消息的来源是我并不在乎,可有可无的网络社交联结关系,所以我就能糊弄就糊弄过去了。

对大多数人而言,糊弄是一个被动习得的技能。好好吃饭,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并以此换取存在的价值,是这世界基本成立的一道公式。可一旦破坏此公式的变量出现,“糊弄”便成了人阻止世界崩塌的一种选择。这是他们“初糊弄”的动机。比如,当人群中有一个人高喊出,“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成千上万的人便加入了这场巨型行为艺术,以加班为己任,无限内卷。工作时长成为了至高考核标准,排斥加班的人却被认作“没有能力”。 

                                                                    ——19国贸 包云刚

生活已经很苦了,时不时也需要放松一点给自己一点甜。有时候“糊弄”未尝不是一种对外界过度涌入的信息的模糊处理,增加自己对于世界感知的钝感,很多时候反而能让自己过得更好。 

                                                           ——20法学(监察方向)范香言


由于现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或许以前没有联系的人也会因此有了新的交流。比如如今在朋友圈刷屏的帮忙拼单的“请求”,也许对方和你已经失去联系许久,但在这时候,他却不顾以前的尴尬,再次向你提出帮忙,许多人或许会处于以前的情面,不得不糊弄过去,这是如今很常见的现象,渐渐地这也成为大家已熟知的内心法则,因此,糊弄学也是一种工作与生活中必要的一种能力。 

                                                                  ——20ACCA 任敏昕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糊弄”是一种节约能量的行为,是所有生物都具备的本能。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奉献,但信仰能产生驱动力,因此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激励就十分重要,在企事业里表现为薪酬架构和企业文化管理。当一家单位上上下下都在彼此糊弄的时候,指摘员工个人已经毫无意义了。

——03金融林菲芸

 

我其实认为糊弄是来源于对当前环境的失望吧,对当前自己处的位置不满意,又看不见上升或者改变的希望因而采取消极的做法。

——20法会施鹏葳

 

警惕本末倒置,管理好“糊弄”“自嘲”的边界

虽然糊弄是个万用妙招,但也不能万事都靠糊弄解决,重要的事情还是要认真对待,如果是一些琐碎有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偶尔糊弄一下也未尝不可,也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才是“糊弄学”的真实目的,而不是万事都糊弄了事。 

                                                                     ——19数学赵永燕


当糊弄是为了降低不必要的社交成本的时候,它还可以被看作是某种被动姿态的抗争。但是这种行为本身会影响人的行为模式,进而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这种行为本身的意义可能就会走向原来那种“反官僚、反形式”的反面。

——06财管张珺

 

“打工人”成梗,是因为现在总体上还是脑力劳动获得报酬更多,同时学历高的人往往追求更高,但是社会并不会因为你学历高而迅速接纳你。这既是对未来潜意识的悲观也是一种不耐心。

糊弄学本质上是对工作的失望和不求上进以后的结果。现代部分年轻人家庭条件大多良好,在工作上不像老一辈那样有物质刚需,对于一些难以晋升且稳定的工作岗位,糊弄的行为多有发生。但是对于稳定性较差且需要大量投入的工作岗位,是否糊弄就要看人个人对于工作和人生的态度了。总体上说,还是建议认真工作。

——13CGA刘佳凌

 

“打工人”作为自嘲,建立在对真·打工人的优越感上

我觉得有一部分自称为“打工人”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一种炫耀(或者是刚刚上面所说的“糊弄”),而且还是一种对别人的嘲讽!假如我是一个比较贫穷的人,而我听到比我富有的多的人口中说出他是“打工人”,那我肯定就觉得他就是在嘲笑我!

——20法学张小伟

 

“打工人”于现如今职场上的焦虑,患失患得,悲观主义又不得不强撑起乐观,脑海里胡思乱想一点用也没用,明天照样上班。用最坏的想法去打算,想逃离可迫于生计谁又逃的了。那些辞职周游世界挺多都是事业有成,或者有另一方面的优势可以去发展。自嘲的人到底是玩梗,还是不面对现实,只有自己知道。焦虑源头没处理好,可能人的一生就这么浑浑噩噩吧。

——20金数周子寒

 

我觉得“打工人”就是当代青年对自己所处现实的逃避,以及对“无法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支配打工人的人”的自嘲。

——20工商苏雨欣

 

“打工人”就是在自嘲自己白领的待遇都没有真正的打工人那么好。

——20审计孙嘉诚

 

农村的“打工潮”主要是在改开之后兴起,在此之前,农村已经存在劳动力过剩,平均收入较低的现象。改开之后产生了更多岗位,使得这些农民有背井离乡的动力。但是一个城市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不是所有“进城”的农民都能顺利在城里安家,生活质量无法提升,找不到归属感。“打工”原本只是“拿工钱做事”的意思,并没有特别的褒贬义,只是因为最初将这个词传播到大陆的人群主要是从事相对比较低阶的体力工作,这个词才有了它后来的涵义。

——03金融林菲芸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打工”它在人们的认知中,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微薄的回报,是城乡不平衡发展中权益往往更被忽视的一种谋生方式,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想要远离的阶层。“打工人”成梗,这个词背后的意义可能会在不断的重复中被消耗,变成新一轮的“网络红词”。而在不断的滥用之后,词汇使用者的界限就会模糊。而当高阶级的人戏称自己为“打工人”的时候,那么这个本身是自嘲以抱团取暖的词汇的意义就被简化了,那么我想,最初企图以自我宽慰的人们就失去了真正使用这些词语的权利。 

                                                                    ——20ACCA 吴凌玥

 

我并不接受央视公众号关于“打工人比他们想象得更离不开工作”这样的宣传。“打工人”其实我第一眼看就感觉自嘲中带有一点悲凉。都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无论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都是被剥削的一方。

——20审计王绍帝

 

 

责任编辑|廖舒旖 

 


南京审计大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20号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 邮编:211815
Copyright(C) 2013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