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娘炮”与“男子气之争”
发布时间: 2017-09-12 浏览次数: 2002

一周多前,央视某节目引发网络轩然大波,节目组邀请了几位当红偶像明星助力,引来不少家长不满。他们称这些明星过于“娘炮”,指责央视传播不正确的审美观,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会让下一代“越来越娘”。

96日,新华社“新华视点”署名“辛识平”发表《“娘炮”之风当休矣》,偶像明星外形“娘化”,折射出社会审美病态化,“娱乐至死”的风气难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随后,“人民日报评论”发表《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表示“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但也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

97日,《中国国防报》头版发表《中国少年,阳刚之气不可消》,提出:比外表“娘化”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迷茫、心理上的脆弱、责任感的缺失和尚武精神的消退;比追求外表精致更堪忧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精致利己。”

 

圆桌论坛开学第一期以 #娘炮男子气之争 为话题展开展开,在912下午三点开局,吸引了342“圆桌骑士”前来参加讨论。

 

今天,南青君将大家得发言整理如下。

使用“娘炮”,无理亦无礼

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我被说是因为小时候声音尖细,个性比较安静乖巧,不像其它男孩都很皮,还有很多阿姨也会和我妈说,你家儿子像大菇凉一样,以及我从小被说娘炮,我不觉得自己没有责任感。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男生会坚持不在夏天打伞,来向自己及外界论证自己是真男人而不是娘炮。“他”越符合自己的和社会的期望时,就越有男人的尊严,越接近真正的男子汉;不符合,则有可能被视为病态、遭遇打压和攻击,也就有了所谓的男孩危机和阳刚教育。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性器官和性别的关系,还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性别规训,都不是天然的,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阳刚、血性等支配型的男性气质成为社会对男性的主流要求,其实反映了父权制下性别权力分配。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就应该是勇猛、强势、大气,而女性则被物化,并没有被视作和男性同等的人来看待,必须得贤惠、温柔、顺从,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男强女弱的秩序,男性集团的权力才能稳固。而一旦男性身上表现出温顺、柔弱的气质,就会给其他男性同伴带来权力集团面临松动的恐慌,因此要贬低女性气质,并对“娘炮”进行坚决的抵制。这一点在“少年娘,国家娘”一句中也体现得尤为明显,“娘”本是对部分越“轨”的男性的形容,最后被上升到影响国家未来生存发展的高度。在这种话语之下,男性依然被认为是主导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体。 

                       ——16孙文轩

 

娘炮是男权语境下的羞辱,阳刚只是一个普通的形容词,在我看来,它们并不适合放在一起。在这场讨伐中,不同的人从不同观点出发发了声,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将外表和内涵两样没有联系的东西混作一谈,本没有男人应该怎样,女人应该怎样“娘炮误国”?误国的是暴力,狭隘,不完善的社会机制。借资本选择出的娱乐圈审美表象的刀,杀掉个人的选择与认同,实在是有失尊重和包容。 

                                          ——17秦意

 

娘化没有什么不好的,我感觉到现在有些男生开始有点娘化,是代表着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部分,可以会软弱一些,可以情绪化一些,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可以不用因为性别而固化的一个每一个都是阳刚的不得了的个体,放到大社会整体来看,同时另一面也可以说是女性也在获得选择权,女性可以选择不做娇娇滴滴的“淑女“,可以担当可以冒险可以粗犷一些。这可以说是大家共同面临着同样多的选择,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人,而不是一开始男性只能选择黑色,女性只能选择粉色这样的限制选择,我看来是一种开放的节奏,是在进步的迹象。                           

                                                        —— 17程逸舟

 

就像某某日报三年前赞赏裸辞是一种魄力,是对自己诗和远方的追求,再到几天前批评裸辞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不负责。其实话语权都在媒体手里,真实的受众自己内心都是有数的,娘不娘,阳不阳刚都在个人罢了,有的人生性腼腆有的人开朗大方,怎么能一言以蔽之呢?这还不是顾有的贴标签思维吗?

                                      ——18沈赵轩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我认为男孩子打扮精致,长相柔美,并没有什么不能接受之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与追求。社会应该对不同气质的人更加包容,不能因固有的性别传统而产生偏见。


——17谢思遥

我接受阴柔美,也喜欢对自己外表讲究的男生,打扮不是女生的特权。干净整洁温柔,人人都可以不以性别为限制,无论是男孩子打扮的“精致”一点还是女孩子要“糙”一点,人人都可以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个性特点。审美的多样化,这应当是社会进步和男女平等的表现。

                                                         ——16朱锐

 

我个人认为无论男女,化妆打扮什么的都是对美的追求,大家都会欣赏美的艺术的事物,装扮也不是女性的专属词。希望大家能平等对待和理解。


——17孙奕青

在男性的自我认知来看。有时男性会从“娘炮”的打扮和行为举止中感到“投影式”美感欣赏,有时男性会从“男子气”的打扮和行为举止中表达“崇拜式”美感欣赏。一种是“我喜欢这样的人”,而另一种是“我希望成为他那样的人”               

   ——09朱朱

 

看见(过)美妆区的男性up主,也看见过穿裙子的男性,见过说话细声细语比女孩儿还羞涩腼腆的男性,都觉得,这很正常。因为他们中的人帮我扶过行李,我生病时小声问我需要去医务室吗,时刻注意个人卫生衣衫永远整洁等等。他们是温柔,绅士,如果这就是一些人认为的【娘炮】,那我觉得所谓的【男人味】也没什么好的。他们至少不会半夜三更在烤肉摊光着膀子一身恶臭,也没有看见女的就吹口哨,看见需要帮忙的人躲得比谁都快。                                                                                                                                                                             ——17山西大 孟懿凡

 

对于那些给别人戴上“娘炮”称号的的人,你觉得什么才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为什么在要求女生要活得精致出门要精心打扮的同时自己却不修边幅,还要对那些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他人的人嗤之以鼻呢?                                   

——17钱奕雯

 

对于争论:尤其是与“审美”相关的话题,分歧永远是很多的。“娘炮”欣赏会永远存在,“男子气”崇拜也会永远存在。一方占据主导了之后,公众就会出现审美疲劳,另外一方提出抨击。周而复始,此消彼长。

——09朱朱

我觉得“觉得舒服”本来就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判断,每个人都会有看到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事物而“不舒服”的时刻,如果以此来取判定这些事物的公共价值的话,并不合理

——06张珺

如果谈另类审美”,曾经有过一个报告指出:60%以上的人认为美的,那就永远保持60%以上,但也永远不会成为流行审美。如果是20%的人认为奇丑无比的,却又会有约20%的人认为非常的美,这就极容易形成小圈子的大流行,比如我们那个年代的“非主流”,还有后来的“蛇精脸”等等。

——09朱朱

 

“个人权利”与“性别平等”

 

作为生活在目前年轻一代的群体中的一员,其实觉得娘炮这一现象可能也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虽然不一定代表有礼貌,但至少整体而言,男性的姿态似乎越来越和女性趋向平等,这也是为什么有了与之对应的女汉子这一名词。至于太过激烈的批判,我想是个体之前的不同观念所致罢了。                                                  

——17李馨玥

 

娘炮、男子气概等等,其实都反映了当前社会文化下的性别规训,男生从一出生就被期望着成为一个标准的顺性别的异性恋男性,“他”被期望着阳刚、睿智、果决,被期望着强壮、勇猛、好的体能,被期望着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女性的保护者。“他”接受的所有教育都是用以实现这些期望的包装,同时这些来自社会的期望,最终也会被内化成为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他”自己要不断用男子气概的方方面面来论证自己“表现正常”、是个“男人”。


——16孙文轩

男生为什么不能柔美呢?女生喜欢硬朗的风格又有什么不好的呢?男女只是桎梏,是封建社会用来的禁锢人行为方式的枷锁。什么男子气,女子力都是对性别的固有印象,你觉得男人应该怎么样就应该怎么样了?我是我,我想用什么样的行为规范去生活,只取决于我的思想。如果摒弃了男女差异,就不会出现大男子主义,因为男人的优越感会不复存在,也不会出现所谓的女权主义者,因为这个男女的差异压根就没有了,当然同性恋也理所应当地被大家接受。真的,人都进化到这份上了,别男男女女的了,多低级啊。        

——罗毅韬

 

美是跨越性别的存在,当男性展露出柔软的美的时候用娘去定义的话我觉得本质是对女性的侮辱                                                             

 ——11顾晓雯

 

偶像工厂的锅不该让偶像背

形容化着烟熏妆的明星娘炮,这种指责是粗暴的。有时那是艺术表达,是时尚潮流。你骂娘炮,有时骂的更多的不是偶像本身,而是公司的错误人设,虚假包装;粉丝的寻衅滋事,搬弄是非;以及作品抄袭国外,缺乏个性与创新。与仿制韩团的偶像练习生九人团被集体吐槽相对,以李宇春、易烊千玺为代表的优质个人偶像频频亮相大舞台大屏幕,有口皆碑。因为他们做自己,不跟风,不炒作,有自己的态度与原则,谦虚谨慎,真实勤恳,保持优秀,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偶像的希望。


17周禹萍

 

我觉得追星看上去虽然是在追一个“他人”,但实际上是粉丝在追求“自己”,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喜好,以至于理想化的自己。偶像工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以此为凭据,不断地修改、丰富着偶像的“人设”,以达到留住粉丝(留住现金流)的目标。   

 ——06张珺

 

偶像是一直存在于舞台荧幕上的艺人,本身就是艺术方面的工作,在无数聚光灯大镜头甚至是眼睛下,偶像一直是光鲜亮丽给人以正能量的形象,所以他们一直是包装成“潮流”“个性”,甚至是挑战大众审美的形象,偶像竞争中唯有个人鲜明风格才能让大家注意并关注到         

                                                     ——17孙奕青

我目前也在追星,我的直观感受是粉丝对于偶像的掌控欲越来越可怕了,而所谓的粉头又有着对饭圈的掌控欲。偶像的形象设计方面,他们自己的话语权其实并不高。公司制定的方向,本质还是迎合粉丝。现在很多粉丝(女性),热衷弱化,女化自己的男性偶像。我觉得就是一种与现实性别地位对立的意识形态的表现。

——11顾晓雯

 

 

偶像重要的是传达积极的价值观,与外表无关

 

我觉得中国的偶像业确实是不太成熟的,确实存在有一些在我看来可能没有什么实力的人存在“靠着脸出道”的嫌疑。粉圈文化相对来说也有一点混乱,有很多什么私生、黑子拉踩,也有很多可能因为年龄小没有判断能力的会被带节奏,所以很多追星的人被诟病为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有偶像。追星除了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真正正能量的偶像是真的可以让你变成更好的人的

                                                     ——17刘鹭玥

 

 比起外貌,偶像更重要的是责任担当意识,是内涵修养等级。不管你是柔美还是刚强,你都应该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偶像是一种榜样,一种标杆,我们需要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能仅仅是如何画眼线、如何敷面膜,更该是拼搏奋进的精神,还有对梦想的坚持追逐。


——17谢思遥

我一直对那种有女性柔美特征的男明星处于路人不粉不黑的状态。看到网上各路喷子粉丝不停争论,甚至控评,我觉得是不可取的,只会败坏路人缘。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多元的审美应该得到尊重。一个偶像重要的是传达积极的价值观,与他/她的外表无关。


——17潘雪凡

 中国少年应当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觉得其实最好的【中国少年】,就是每个人都不被性别所限定,每个人都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而努力,而不会被【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而困住一生。女生可以留寸头独立强硬,男生也可以精致腼腆,不论生而为男为女,内心是男是女,喜好或男或女,每个人以不一样的样子生长。  

                                   ——17山西大 孟懿凡

 

我认为中国少年应当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父母、周围环境想要你成为的那样的人,我羡慕那些能坚定走自己的道路坚定自己理想走下去的人,敬佩那些为了理想努力奋斗达成的人。我也追星,但不混饭圈,我欣赏他们的颜值和演技,我欣赏会让人积极向上变好的事物和人 

                                                      ——16朱锐

 

中国少年的精神内涵,我认为要有坚定的信仰,有坚强的意志,有明确的目标,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大家的无私精神 

                                    ——17周禹萍

 


 

每一位,都是圆桌骑士。

南审青年,为自己发声!

文案来源 | 圆桌骑士

整理 | 潘雪凡 吴悠

责任编辑 | 黄若瑜


南京审计大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20号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 邮编:211815
Copyright(C) 2013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