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又被称为聘礼,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婚姻习俗。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近年来,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天价彩礼”现象,而且该现象在农村根深蒂固,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地区,彩礼在不到三十年间就翻了几百倍,严重超出农民所能承担的经济范围,成为农民脱贫的新负担,甚至不少农民因彩礼返贫。
为了探寻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彩礼在数额或形式上的变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江苏省农村彩礼调查社会实践小分队基于此进行了调查。
前期准备
我们首先通过互联网查询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百度文库,在对搜索到的200多篇相关论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后,找出了15篇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并再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读,为深化研究提供参考和素材。接着,大家分工合作,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书籍,通过综合分析和概述初步了解了农村彩礼的历史演变、产生原因等问题,并根据现有认识完成了一篇论文。
同时,指导老师也给了我们许多的指导,给我们推荐相关的优秀论文、新闻报道和视频,建议我们从苏南、苏中、苏北三块大区域入手,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的村民对彩礼的态度,并且可以重点采访对村里比较熟悉的村干部等人。
实地调查
我们此次调查的范围涉及江苏省十三个市,需要分别进入当地农村采访并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第一站便是南京浦口区星甸镇,经过两个多小时公交车的颠簸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进入村子之后,我们首先仔细观察了这个村子的基础设施情况,比如房屋、道路、学校、教学设施等,作为村子经济水平高低的一个体现。由于没有熟人在那里,我们只能挨家挨户地上门询问,让村民们填写调查问卷、接受我们的采访。当然是吃了不少闭门羹,但是我们并没有气馁,顶着骄阳继续询问。遇到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们,我们会问一问他们当年的彩礼情况和现在儿孙们结婚时的彩礼情况;遇到年轻人时,我们会问一问他们结婚时对彩礼的态度,区分开了年龄层次,后期分析时才能更加准确和全面。
有热心的村民得知我们是大学生做暑期实践调查之后,非常配合,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位村里常给人说媒的陆阿姨,带着我们找到陆阿姨的家。通过对陆阿姨的深度采访,我们不仅知道了星甸村现在的彩礼水平大致在五万元左右,还了解到结婚背后的“隐形彩礼”——房子。
虽然实地调查前我们已经把房子和车子在结婚彩礼中的地位作为一项调查内容,但星甸村村民对房子的重视程度依然出乎我们意料——大多数村民把在南京市区或浦口中心区有房作为结婚条件。这样,即使没有出现“天价彩礼”的情况,结婚压力也无形中转移到婚房上,男方至少要支付100万以上的房款,“无房不婚”其实也就成了“天价彩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星甸村一天的走访下来,尽管很累但收获颇丰。我们愈发感觉到结婚彩礼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有不小的压力,那么我们的调查研究也就更有社会实际意义了。回来之后,我们根据一天的走访情况适当修改了调查问卷的一些问题,在后来走访调查其他市的村子时,我们更有经验了。
经过对江苏省十多个市的农村走访调查以及对部分新婚家庭的采访,我们最终一共收到了198份问卷,了解到了苏中、苏南、苏北农村村民对彩礼的合理价格区间、彩礼用途、对彩礼的态度和对房车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后期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能找出“天价彩礼”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
都说结婚是人生大事,每一个家庭必然都会非常重视,而“天价彩礼”却给新婚夫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这无疑是给婚姻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彩礼变得刻不容缓。拯救农村“天价彩礼”,我们小队将一直在路上!
文字 | 卜可欣
图片 | 陈彪周宁
责编 | 杜卓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