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递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对于生活在城镇中的人来说,快递的收取虽偶有问题出现,但不可否认已是构建了完整的快递网,完善便捷。而乡村地区的快递收取由于住宅模式,基础建设等等方面的差距,不可避免出现混乱的情况。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并不是真正的一公里,是指通过运输工具,从物流分拣中心到客户手中这一段距离。由于属于短距离,俗话称之为“一公里配送”。这一短距离配送,是整个物流环节的末端环节,也是唯一一个直接和客户面对面接触的环节,意义重大。由于城区快递派送多采用社区物业方式进行,较为完善,而农村地区快递物流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条件落后,存在较多问题,故本次实践调查将奔赴南京市浦口区周边的乡镇——桥林镇进行调查研究。该地处于安徽省与江苏省的交接地带,社区建立不完善,快递派送管理较为混乱,情况更为复杂,本小组致力于解决更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真正解决乡村地区快递行业出现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于是第一站就从图书馆开始。
大家先是在图书馆大厅讨论了大致的查阅范围。已经梳理出大致的热点问题,确定了大致的框架。在经过激烈地讨论后,为贴切解决乡村地区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大概确定了十来个调查问题。
有了第一天充足的理论准备工作和考察地点抉择,澄乡快递小分队在社会实践正式开始的第二天,来到了采访、调查的目的地——南京市浦口区桥林镇。小镇位于长江北岸,与南京市区隔江相望,是江苏省重点镇、江苏省综合规划示范镇、江苏省卫生镇。桥林镇作为南京市乡镇的典型代表,能够充分反应大部分乡镇地区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是最好的素材。
在简单地进行了任务分配之后,两组成员立刻出动,阴翳的天空并未给小分队的各位成员带来任何压力或不安,相反,面对屡次被拒绝的挫败感,小分队各个成员们愈战愈勇,逐渐掌握了与受访者沟通的技巧,在选择受访者层面上也更加有经验:首先选择能看懂文字调查问卷的人群,然后再根据年龄层次的划分,均等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受访人,访问成功的几率较大,且样本数据更加具有代表性。在与受访者沟通时,也应掌握一定沟通技巧,做到真诚、有耐心,确保问卷调查有序,高效进行。
当然,本次调查的受众不仅仅是大众群体,更重要的是对与快递行业接触更多、更有发言权的群体,也就是快递公司内部的调查。故而在调查了流动的人群之后,两组成员分别来到了桥林镇申通快递货物分发点和桥林镇快递分部,在与快递公司前台工作人员和快递派送人员的交谈过后,深入了解了在桥林镇片区快递收取及其分发的一些具体流程,并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社会调查成果。
关于问卷调查。共打印了二百份(一份双面)纸质调查问卷,发放一百七十三份,回收有效问卷一百四十八份。网上问卷共填写二百三十九份。合计共回收有效问卷四百一十二份。
通过人工统计纸质问卷中各项问题的回答结果,通过网上问卷自带的后台统计数据。汇总了两方面的数据,得出了一系列真实,可信的调查数据。
已经梳理出大致的热点问题,有了大致的解决方向。通过小分队内部一系列地讨论,为解决乡村地区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大概确定了几种解决方案。
再次比较优劣,是否操作具有可行性,具有现实意义等等方面来进行二次筛选。
在昨天的分析问卷、二次筛选解决方案后,今天将对昨天筛选出的方案进一步在更深层、长远的角度讨论,并结合导师的意见加以完善。
在桥林镇上分发问卷之后,得到一些新的结论。
第二天小分队在早晨集合,共同去澄园菜鸟驿站找寻校园快递“最后一环”的新方法并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有关乡镇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启示。
推广到乡镇中,领取快递需带好手机和身份证来核对付款人信息。扫身份证来确认。临近的村落或者互相认识的人也可以帮带,同样也能节省大量时间,不可避免的也可能有快递丢失的隐患,但希望能够有配套措施把配送问题降到最低。
在实地考察中,通过对桥林镇与校园快递模式的分别探访。本小组提出了以下的改进意见:
1、对于快递物资的派送,学校里有“人人快递”模式,即通过学生接单派送物资,此举即可减轻快递员派送高峰期的工作压力,也可通过一单学生三块(快递平台两块)等等形式,增强学生替人取快递的兴趣。作为一种借鉴,乡村地区的居民,大多以街道或是小组成堆居住,一人至快递点便可为相邻之人代送,大大有益于居民取快递的效率,降低快递平台的成本。
2、身份难以识别经常滋生一系列问题,乡村地区不比城市地带,有小区快递模式(例如“云箱模式”),快递随意搁置,错领误领事件时有发生,更何况有人冒领。七月上旬,我们发现学校的一些快递网点在身份识别上有了更多的举措。例如,在中通快递点,需要出示自己学生卡,并且通过机器扫描才可以顺利带走快递。乡村快递不似大学校园,拥有学生卡,但是可以出示自己的身份证,虽然有一些麻烦,却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文字 | 余果 刘杨心蕊 段逸弘
图源 | 王威然 刘园园
修改 | 姚震宇、吴雪莹老师
责编 | 校会新闻传媒中心尹博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