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2025年第7期书记校长座谈会(总第211期)在敏行楼五楼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国家审计学院承办,旨在搭建校领导与学生常态化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倾听学生心声,共商学业发展与成长路径。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冬华教授,国家审计学院党委书记李卫红、副书记徐婷婷,校团委胡业宇、郑均雷等出席会议,国家审计学院2025级15名研究生与本科生新生代表参加座谈。会议由李卫红主持。
过硬审计本领,守护国家经济安全:陈冬华副校长与国审院学子座谈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结合专业背景与实践经历,围绕理论研究、学业规划、数字赋能与综合素质等话题踊跃提问。陈冬华认真听取发言并逐一回应。


结合日常对人工智能的了解与接触,研究生代表询问在大数据时代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就审计学术研究与工作实践如何对接产业链安全、金融安全等国家战略需求提出疑问。陈冬华指出,技术虽快速迭代,但“要抓住不变的本质,探索其在变化中的表现形式”。他进一步阐释,审计本身是一份追求“合情合理”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技术或流程层面,更要深入理解审计与人、与世界的关系,在时代变革中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自己能干什么”。他建议,审计研究需先夯实专业基础,再打破学科壁垒推进贯通式学习,融入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避免财经领域“自说自话”,才能更好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围绕本科生同学提出的“专业学习与校园活动平衡”“四年大学生活规划”等聚焦个人成长的问题,陈冬华结合自身经历强调:“规划应明确方向而非仅追求结果,应允许动态调整避免过度计算得失。”欲望不等同于理想。真正的奋斗动力,应源于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而非受制于个人私欲。对于未来的审计人而言,唯有超越私欲的驱使,锤炼克己奉公的品格,才能守护好国家的经济安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他鼓励同学们通过实习与社团活动践行“学而时习之”,实现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融合提升。


陈冬华进一步向同学们介绍了国家审计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为研究生安排不少于6个月的审计机关实习,参与2–3个审计项目,确保毕业前熟悉实务流程;面向本科生开设“阮啸仙”试点班,整合优质实习资源,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他希望学院持续完善这一模式,逐步扩大对本科及研究生的覆盖面。

座谈尾声,陈冬华向同学们提出“每学期精读一本书”的建议,强调“读书贵在精而非多”,并再次点明审计学习“功夫在室外”,需以中华文化为根基,贯通专业与人文知识。同时鼓励大家:一要立足审计专业,理性看待技术变革,避免对人工智能的“科幻化”理解;二要追求全面发展,实现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平衡提升。

“审思明辨,笃行致远。”此次座谈会不仅为国家审计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明确方向,更让2025级新生清晰了“从课堂到实务、从个人成长到国家需求”的衔接路径。未来,国审学子将以此为契机,在学思践悟中夯实专业基础,在务实笃行中提升审计本领,逐步成长为能肩负起“守护国家经济安全”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文案来源 | 校团委组织管理中心
图片来源 | 校团委组织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 | 周品延
审校 | 刘琦 卓妍
审核人 | 胡业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