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上的“温度担当”!他们专业细致,圈粉全场!

发布者: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10-25浏览次数:10


9月20日至22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审计辩论邀请赛在南京审计大学开赛。12所高校的辩论队齐聚于此,赛场上辩手们唇枪舌战、逻辑交锋,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思辨盛宴。而这场赛事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南审志愿者团队的全力支持——从嘉宾接待、赛事计时,到队伍对接、应急保障,志愿者们在不同岗位上各司其职,用细致服务为辩论赛筑起了坚实后盾。



  赛前赛后:用微笑搭建“第一印象”  



“请往这边走,嘉宾席在敏达学报内右侧区域。”开幕式当天,志愿者覃慧琳早早守在学报门口,一边引导嘉宾和辩手入场,一边耐心讲解座位分布。清晨的南京带着凉意,不少志愿者只穿了短袖,却没人抱怨,始终保持着热情的微笑。


赛前签到环节,志愿者们主动递上签字笔,帮各校辩手快速完成登记。“天气这么冷,你们穿这么少会不会冻着?”有辩手接过笔时,特意关心起志愿者,简单的一句话,让大家心里暖烘烘的,也更坚定了做好服务的决心。


开幕式结束后,志愿者们又立刻投入收尾工作:有人引导辩手前往休息区,有人整理散落的物料,还有人仔细擦拭座椅,不到半小时,会场就恢复了整洁。




  赛场内外:细致服务护航“思想交锋”  


计时投影切换正常吗?再跟主席核对下自由辩论的规则!”半决赛开始前,志愿者李忻阳还在赛场里忙前忙后。作为现场志愿者,她的任务是确保比赛零干扰——提前准备好评分表和茶水,反复测试设备,生怕一点小失误影响辩手发挥。


比赛开始后,李忻阳终于能停下脚步观看,却被辩手们的表现深深打动:一位女生辩手在自由辩论环节,连续引用经典案例反击,逻辑清晰、语速流畅,让她忍不住暗自赞叹。赛后,李忻阳鼓起勇气上前祝贺,没想到对方格外亲切。“其实我赛前紧张得一直搓手,总觉得能表现得更好。”女生笑着说。另一位辩手也透露,为了应对场上的突发情况,团队赛前模拟了二十多种攻防场景,“每一次快速反应,都是背后反复打磨的结果”。


志愿者高艺珈的岗位是副计时,整场比赛她都全神贯注盯着计时器,仔细捕捉辩手发言的起止。“和观众不一样,我得时刻集中注意力,却也更能感受到辩论的张力。”高艺珈说,辩手们论证时,她的情绪会跟着起伏,“像是和他们一起在进行思想交锋,这种体验特别难忘”。


场务志愿者樊耀阳则见证了辩手们的“拼劲”:复旦大学的选手在比赛前两分钟,还在抓紧时间修改稿子;中场休息时,志愿者递上矿泉水,可辩手和指导老师根本没心思喝,围着一起讨论下一轮的战术。“赛场上他们争得面红耳赤,下场后却主动交换联系方式,这种‘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的氛围,特别打动人。”樊耀阳说,志愿结束后,他和其他志愿者还在反复讨论比赛细节,“不仅见识了顶尖辩手的实力,更学到了他们对辩论的热爱与坚持”。



  特殊对接:暖心保障解“后顾之忧”  


志愿者顾添豪这次的任务有点特殊——专属对接北京大学辩论队。他提前了解到,北大辩队这次组队格外不易:队内事务忙,不少队员没法参赛,最终只有四位同学从北京赶来,其中三位还感冒了。


“得先确认每个会场的热水供应点!”顾添豪第一时间查好路线,把热水房位置发给辩手;知道比赛时间紧张,他又主动包揽了打印资料、取外卖的活儿,让辩手们能专心备赛。“我们少跑点腿,他们就能多留点精力在辩论上。”顾添豪说,看到北大辩队顺利完成比赛,他比谁都开心。


类似的暖心时刻还有很多。比赛临近时,复旦大学的辩手突然需要打印刚修改好的资料,对接志愿者徐亦欣二话不说,拿着U盘就往打印店跑,赶在赛前把资料送到了辩手手上。“当时特别急,就怕耽误他们比赛,还好赶上了。”徐亦欣笑着说。



  幕后统筹:专业团队筑牢“服务基石”  


这场志愿服务能有条不紊地推进,离不开君和思辨社的统筹协调。副社长李金玲负责整体安排,小到一对一志愿者的分工,大到参赛队伍的酒店住宿,再到小组赛C组的主席工作,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社团从内部挑选了12名理事担任一对一志愿者,每位志愿者对接一支参赛队,提供全程跟踪服务。赛前,费婧婧、吴宣霖两位老师,还有君和思辨社前任社长、法学研究生杨静怡,专门给志愿者做了多轮培训,从接待礼仪到应急处理,逐一讲解,确保每个人都能专业地完成任务。



“不管是志愿者还是辩手,大家都在为这场辩论赛尽全力。”李金玲说,这场赛事不仅是12所高校的思辨交锋,更是一场属于青春的担当——辩手们用实力展现智慧,志愿者们用服务传递温暖,每个人都是这场盛宴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丨朱煊懿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