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精神内耗”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错

发布者: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11-04浏览次数:653

128期圆桌 | “精神内耗”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错

《二舅》视频可以鼓励人,获得积极的能量

 

 

我的感受是作者所言,“治”好了精神内耗,也许是发现了“与自己较劲”的无谓,感知“向命运埋怨”的徒劳。视频带给我的不是类似宣传标语的“打鸡血”,而是在见识到有血有肉的人性之力后,感觉到血液的流动,看到景物的鲜活,看到有人这么随性又自在的活着,所以被鼓励着更自由的生活。

---22国联审黄李悦

 

《二舅》这个视频并不能治好我的精神内耗,但我佩服二舅,尽管他残疾了,但他仍然努力且快乐的生活。但是二舅与现在多数人生活背景不一,他对我来说更像鸡汤,给了宽慰,却无法治愈。

---21信用张柯

 

二舅的视频其实是给了大家一个排除了焦虑情绪的相对松弛舒适的环境。我认为这也是鼓励我们以一种所谓“松弛”的态度对待人生。当时高三时期很鼓励我的一句话就是“原地踏步的焦虑毫无意义”。其实治好我们的不是视频,是努力走出这样状态的我们自己。

---22工程造价巴沁怡

 

我觉得精神内耗是一定程度上有比较才会产生,可能存在某些人和事让你产生不平等的感觉就会有。二舅这个视频有“治好别人精神内耗”的原因,我觉得是因为有些时候我们生活处于自己不满意的状态,我们可能会羡慕那些自己觉得生活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的其他人,但是二舅没有,他还是选择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希望。

--22工程造价崔馨予

 

《二舅》视频不能鼓励人,反而暴露了环境对人的剥削。

 

 

我看过二舅视频,也没有很多感想,觉得博主对于二舅的刻画很平淡,二舅确实有那种克服困难的经历,但我觉得这种勇气,很多人都拥有。

 

就个人观感而言不是很好,总是感觉缺乏什么,可能是拍摄手法的问题,他没有给我一种真实的活着的感受。于是我去寻找不同的视角,在批判的视角里存在质疑造假的言论,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也有人指出其立意的问题,认为不能单凭他人的经历的苦难,作为自己治疗精神内耗的良药。

 

所以我个人认为《二舅》视频依然未逃离心灵鸡汤的范畴,只是社会对我们的规训的一味药剂。

                                                 --- 21工商郑亚奇

 

看过《二舅》的视频,本来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没想竟成了一个励志的暖心故事。二舅不会治愈任何人,如果所谓的治愈只是因为看到别人的苦难而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那只是一点点廉价的同情心和优越感。人生的不顺或者命运的无奈,更多时候需要自己调整心态。因为打针而跛行还能归结于不可抗的意外,但他就此放弃了上学的机会,甚至别人都还没有放弃他。他也无法意识到在那个阶级歧视还没有那么严重的年代,读书是获得阶层跃迁的最好途径,自己就放弃了更好的前程。

---21汉语言陈梦缘

 

我其实没有看完过。我比较讨厌看苦难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看别人的苦难不会让自己得到治愈的感觉。

 

我觉得“精神内耗”这种词语就是人为赋予了意义,我感觉很多人也没有看过这个,但就是精神内耗这个词比较火跟风,或者是本来就有但是被人提出来了——就像小孩子跌了一跤,无人在意就拍拍灰站起来,有人来了就开始嚎啕。对于像二舅那样的人生,我就只能唏嘘一下,视频却好像非要我们从里面得到什么升华,我就感觉有些做作。

---22ppe姚林宏

 

我对《二舅》这个作品其实非常愤怒,在于我认为他把时代之下的个人不幸用一种非常娱乐化的「崇高」绑架了,受难者成就了up主的眼球经济,对一切不公的宽宥、大爱引发的是广泛的自我感动而不是批判和反思(甚至是批判反思的勇气),二舅这个人被抽离成了符号,我们在符号映照之下顾影自怜,甚至去羡慕二舅所代表的意志力、勇气、奉献精神、「以痛吻我报之以歌」之类这种玩意儿,在这种凝视之下,权力被隐藏了,个人的苦难被包装成了充满愉悦和戏剧性的刺激,我们在这种正能量中失去了承受他者、差异、与具体的人相处所必经的伤害和磨难的能力,也愈发失去了自己在面临结构性不公和苦难时的反思批判精神和应对手段。

--11心理凌玖

 

“精神内耗”是社会问题的个人化归咎

 

 

我看过一些片段,感觉就是阐释二舅的不幸,也不知道作者怎么阐释自己治愈的过程的。而且,如果真的精神内耗看一个视频就能“治”好,感觉“患”上精神内耗就很娇气。

---22ppe姚林宏

 

日常里大家都会经历程度不一的精神内耗,就像我们都经历过的高三。这种内耗有些来源于我们对自己本身的期望与现实达成度不一造成的落差,也可能是深夜emo而产生一种自我怀疑,甚至是种自我厌恶(self-loathing)的程度。还有可能是缺乏别人的认可,而无法走出自我纠结的状态(看到这个词我会想到《想见你》中的陈韵如)。

--22工程造价巴沁怡

 

我可能就是内耗很严重的人。我会无意识的去比较去看别人的优点,但自己什么也不会做,然后自暴自弃。精神内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它会让你在无休止的比较后,埋怨自己不能从而正确评价自己。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它对个人完成事情没有任何帮助。

——21审创王博晗

 

我觉得“内耗”这个词的关键点在于“内”,也就是说,本来我们调动自身的能量,是要去向【外】做一些事情,来得到一些收获。但结果这个【外】的面向被主动或被动地关闭了,人于是只能把能量消耗在【内部】,最后只造成了对自己的伤害。

--06财管张珺

 

我觉得精神内耗并不单指是个体心理状态的失衡(心理状态和感受只是一个巨大结构化不幸福的体验),而更是个体在现在的社会结构的规训之下撕裂成了自我剥削的状态。「内耗」所对应的「疲惫」「丧」「躺」的这种低欲望、低能力的状态,其实并不是自我对抗他者,而是自我对抗自我,也就是施暴者和受虐者都是同出一人,我们的愤怒、悲哀、激情、爱欲都没有外在的对象,最终指向了自我,从而造成了每个人囿于个体内部的撕扯,这种无意义的延宕也加剧了意义感的消弭。

——11心理凌玖

 

自我支持和社会支持共同作用,才能成就“松弛感”

 

 

 

 

拥有“松弛感”的基础是“不匮乏”,是需要资源支持的。也就是说,“松弛”在当下,似乎在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06财管张珺

 

@06财管张珺 并不全是少数人的特权吧,如果把遇到的事情小化,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相对比较好解决或者是好克服的一些平常的事。或许旅游在他们眼里看来确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吧,他们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我想如果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是肯定没办法平静对待的。但是基于旅游在他们眼里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来看,也可以对我们日常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采用松弛感来应对,不要自己逼自己,去做一些无谓的狂怒和消耗。 

---21汉语言陈梦缘

 

我觉得让自我和他人都拥有这种松弛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某一方面,在日常的生活里把注意力平均分散,对于不好的方面不会形成执念,可以从日常小事里面获得满足感,也不要轻易对他们进行评价,让他人能够保持一种“自在”,不会轻易被影响。

--18财管王世妮

 

人生于世,除了自我支持也需要社会支持,而如今媒介营造的信息茧房中,我们面临的是自我碎片的回音壁,这就导致我虽然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人,但依然只能感受到自己,所以「时代之灰」总是会直接压在个体身上,而非由一个深刻链接起来的更有力量的「群体」所负载。个人太过渺小,无力得多了可不就摆烂了嘛。而硬要说在这个讨论中松弛感的位置,我觉得也在于此:在这个故事中,个人是被很好地保护在一个家庭(集体)里的,家庭共同面临变化,并没有急于把问题甩锅给某一个成员,所以这种底气让「松弛感」这个表象成为了值得羡慕的特质。

——11心理凌玖

 

我觉得鼓励固然很重要,但可能“成为别人精神内耗的支撑”,不止是提供建议和鼓励,还有认同和理解,尤其是在我们经历一些比较重大的人生抉择的时候。我觉得认同、理解是需要我们对周围的人报以更多的关怀,这在我们自己都在经历很大的压力的时候,是很难的,但我也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吧~

 

希望我们都能有机会成为别人“松弛”下来的理由。

--06财管张珺

 

社会支持的形式很多样的,情绪情感、物质保障、观念建议...都可以。这些都是表达爱意、表达关注的形式,背后代表着你想和这个人有联结的愿望、看到并尊重对方是个独立的存在、承认并坚定自己是独立的存在。我们都看见彼此是不同的、但我们依然希望和对方保持互相影响彼此在意的关系,保留着各自的差异而与对方深刻地相处。我觉得是很深沉安稳的爱意呢。

 

而当一个人对某个具体的人事物有爱意,也会在看到相关联的人事物或概念、回忆时引发喜悦,就像当我想到南京,我会想到朝天宫的银杏、玄武湖的风、温暖的朋友,是很纯粹的美好的喜悦。

--11心理凌玖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