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期维龙书记座谈会:身逢盛世,勇担使命

发布者: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06-02浏览次数:1565

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5月26日中午于泽园书院文化长廊举行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四大’时代青年”主题的书记座谈会。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地向书记表达自己的思考心得与待解答的疑惑。书记耐心倾听细心解惑为同学们一一梳理了“四大”时代青年的涵义并对参加座谈会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子们表达了祝愿与期许。




“身逢盛世,肩负重任”、“树远大理想,与时代同行”、“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青年力量”等等话语,似乎已经成为了新时代青年身上的醒目标签,而究竟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四大”青年具体是什么样的呢?会上有许多同学对此表达了疑惑。书记从四个方面对此做出了解释。

第一,立大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少年者,赤子之心鸿鹄之志也。为人民为世界为使命树立远大理想,为自身思想层面提升树立远大理想,为明晰真正的人生方向而树立远大理想。在订立目标时,不要只囿于一方狭隘天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为全人类文化的繁荣而明智。为实现自身物质与精神的满足而奋斗,更为推动社会发展需求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第二,明大德


书记认为德有四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及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未通过文字所展现的约束。”同时道德也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润滑剂,它会使人与人关系变得更紧密,使交往变得更柔和,一个德行兼备的人总是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与吸引力。除此之外,良好的个人修养品德常常能推动其眼界与思维的提升,也可以说他们本身就是相伴而生的。而高层次的眼界、思维又是能“立大志”的条件,因此其实“立大志”“明大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三,成大才


什么是大才呢?书记认为“人才”有三类:第一,知识传承型人才。指的是能够熟练掌握了解已有知识,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的知识接收型人才。第二,创造型人才。能够拥有自己开天辟地独特的创造力,常常能够打破常规,对某些事物起到突破性作用。第三,应用型人才。比起传承型人才他们的领域更加专精,比起创造型人才他们的研究更加具备实用性与落地可能性,他是两者的折中,三种人才无好坏优劣之分,他们都在为生产力、科学的发展贡献着强大的力量。那么这些人被称为人才,而所谓大才则要在此基础上再添加两个条件——“明大德”,“立大志”。首先,他们具有卓越的研究才能,然后他具备着善意正直的品德,最后他是为了民族、人类的发展去贡献力量。这样的人就是大才。

第四,担大任


书记在会上如此说:“志向、素养、能力的最终意义就是对于大任的担当。”而与大志大德大才中的“大”不同的是,大任之大不能一蹴而就的,其必然要从小到大慢慢积累,不断历练打磨才能担当大任。大到民族复兴之重任,小到企业单位所分配的工作。


此外,对‘四大’时代青年进行解释之后,书记还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书记认为,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传承型人才,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他认为,考试不应当是唯一的学习方法,甚至不应当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当然,考试能够促使学生们更加熟练的掌握某项知识,但是除了考试之外,同学们更加应该具备自己的反思与创作的能力应当不断地去尝试思考事物的本质,以及它对于现实生活的适用性。多思考,多问问为什么,多想想怎么做,多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而不是只关注于记住了多少知识点。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同时,由于现代的科学与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与对下一次技术革命的迫切需求,现在更加前所未有地要求人才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这也是我们在高校教育中需要着重提升的能力。



最后书记对在场的大四学子表达了鼓励与期待,座谈会现场掌声雷动,同学们一致认为在此次座谈会收益良多,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们一番谆谆教诲,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案来源 | 黄昕 胡龄匀
图片来源 | 黄昕 潘子怡 廖舒旖 朱佳艺
责任编辑 | 廖舒旖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