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双十一,你算明白了吗?

发布者: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11-08浏览次数:1479

#双十一,你算明白了吗#

双十一似乎一年比一年复杂,今年光是预售,预热就有两拨。满减,买一送一,返券,各种会员和购物津贴,商家打出各种各样的旗号,布置全方面的营销战略。双十一超级星秀猫、盖楼,淘宝为了提升商品浏览量和浏览时间,也是煞费苦心。生怕你口袋空空,无法消费,花呗还涨了临时额度。在这场双十一大战中,商家和平台卯足了劲冲销量,消费者忙着凑单,计算怎么买才更划算。本期圆桌#双十一,你算明白了吗#将以此为背景展开讨论。

下面来看看圆桌公民的发言吧。

 

“买我所需”还是“拼个划算”,消费“陷阱”遍布“双十一”

 

这几天宿舍里讨论的全都是凑单满减,“你这里有满三百减四十的吗?”“我看看啊,那我买个这个吧。”诸如此类的讨论,从11月1号零点开始就没断过。本来购买意愿不是很强烈的商品,为了凑单,那就买上。这种本质为了占便宜的心理,反而刺激了冲动消费的频率。

                                                                             ——19 工管 程洁


其实许多人就在“打工人”与“尾款人”之间切换身份,白天努力赚钱养家,晚上拼命熬夜付尾款。付定金时感觉赚了整个世界,付尾款时又觉得整个世界“塌”了,紧接着第二天,再通过努力工作填补付尾款欠下的窟窿。

在生活水平日益向好的今天,也不能反对网购消费,“双十一”本就是一场通过购物达到心理满足的盛宴。“剁手”虽然一时爽,但还是要保持理性,看清过度消费可能带来的生活负担,才能真正享受消费带来的畅快愉悦。

                                                            ——19 数学 彭泷慧

 

前两年的双十一气氛很浓厚,今年也是一如既往,但是双十一规则越来越复杂,很多规则充满套路,消费者费尽心思计算折扣,结果可能和之前并没有什么差别。前几年还在凑双十一满减 今年直接看到规则就不想玩,除了部分大牌,很多其他商品其实价格并没有下降多少,很多甚至经过调价后比平时更贵。

——16 工商 朱锐

 

说到“什么是有必需的”,我第一时间就想到苹果公司,在以“迎合需求”为主导产品思维的局面中“创造需求”,所以有了爆炸性的增长。在我看来,淘宝某些方面也在不断地引导需求,引导消费。我估计很多人已经不会思考这件东西是不是我需要的,而是这件东西现在买是不是划算的。

——03 金融 林芸菲

 

其实今年本来想说趁着双十一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想买的,但是规则太复杂套路太多,索性就干脆不买了,不买立省100%。而且自从前几年双十一变成一个购物节之后,在此之后出现了“双十二年末狂欢”,“3.8女王节”,“6.8年中大促”,“9.9划算节”,促销遍布全年,安排的满满当当。

——16 工商 朱锐


除了这种铺天盖地的消费节日文化,平台的推送也会通过大数据投我所好,吸引我进行消费。

——20 法学(监察方向) 覃郓铎

 

不光会吸引消费,还会分析行为数据,同一个商品新老客户定价也可能不一样。

——16 工商 朱锐

 

其实,现在一年不只有双十一,什么女王节、618等,反正只要是个能说过去的理由各大购物平台就可以做活动吸引消费者,究竟是买了便宜,还是恶性循环,得看自我了。自“打工人”爆火后,又出现了“尾款人”,不得不说网友的脑洞思维真的好活跃。身为千千万万“尾款人”中的一员,看到微博热搜上的那些话题时感觉真实又无奈。总之一句话:不买立省百分百(要不你家大米就会没了)。

——20 金数 周子寒

 

提前消费推动“品质生活”到来,警惕过度借贷透支未来


人们能开通或者使用花呗、借呗、信用卡都是因为大数据,能够分析出每个人的行为,还款能力,信用,以及还款意向,所以不用见面就能给每个人不一样的额度,而在大数据的背后,是科技的力量,然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同样的,花呗和借呗也是双刃剑。
如果能理性的使用花呗借呗,正确使用额度,不花没必要的钱,在消费能力内花钱,在不得不花钱的时候花钱,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但是如果把额度真的当成自己的钱,而不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那将陷入无边无尽的深渊。

——19 数学 赵永燕

 

在我个人看来,花呗使用者大学生不在少数,大学生这个团体没有固定收入,若不能正视花呗的利弊,在花呗额度的诱惑下,对自己的经济实力产生出一种幻想,而最终为我们 的行为还款买单的人实际上还是我们的家长,或者有些人会去寻找兼职,但也有人可能会走上更加危险的道路。
经济学家Prelec曾说,人们在进行信用支付时,体会到的“消费快乐”最为强烈,而还款疼痛感最为微弱。换句话说,就是先消费后还钱让人最爽,而这恰好也是各种消费贷让人上瘾的套路。要想不被套路,唯有克制自己心里蓬勃生长的消费欲望。

——19 数学 彭泷慧

 

这类借贷产品缺乏对用户信用能力的评估,如果我在无限制的情况下不断举债,我只会陷入债务的深渊。各类借贷还贷活动都有比较完善的监督和申诉机制的银行信用卡也不失为一种风险较小,支付便利的金融产品。我对我个人的自律能力还是很清楚的,所以我选择更刚性的约束。

——20 法学(监察方向) 覃郓铎

 


依据工具效用和消费喜好,在“信用卡”和“花呗”之间作出选择


简单说花呗只是一种商业手段 ,而信用卡是银行发行的隶属于国家,因此从长远来看还是信用卡更稳妥。

——20 审计 张馨文

 

但其实我的信用卡额度比我的花呗额度高很多。我选花呗就是因为它更符合我的日常消费习惯。

之前看大家的讨论,感觉大家对于个人理财的基本框架,还是停留在“量入为出”这样的一个保守的偏好里,仿佛“遇事不决,量入为出”。但我觉得既然是财经类高校,还是可以用更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杠杆这个事情。

——06 财管 张珺

 

·消费金融业“疯狂生长”,也需更积极地配合与拥抱监管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还维持稳定,这是跟外卖、快递、电商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是离不开的。

国家需要这种市场活力的永续性。因此,昨天四部门约谈蚂蚁集团,并不是想让蚂蚁死,反而是怕杠杆过高之后蚂蚁死。有数据表明,蚂蚁集团注册资本八百亿,而光是花呗等小额消费贷就有四千亿,500%的杠杆,一旦翻车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接下来消费金融业内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持地方性金融经营牌照的民间放贷人、全国性消费金融平台、银行、监管方,四方博弈的结果。

信用卡和银行贷款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资质申请,而花呗等网贷面向所有成年人,可以理解为蚂蚁金服的市场定位是“信贷拾荒”行为,本身是一种次级贷款,是捡银行不要的客户赚取利息盈利。

相当于是一场捡垃圾(次级信贷)捡出来的电商繁荣与监管危机。

——09 ASU-CS 朱朱

 

“充足的资本金,是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高效的信用管理,是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方向。谁对,谁错?谁落后了,谁激进了?”这个发问也刚好反应了我们今天讨论中出现的一些分歧。

——06 财管 张珺

 

“蚂蚁和银行都在优势互补,一起尝试数字化转型。蚂蚁输出场景、用户和风控技术,银行则拥有自身牌照和超级资金的优势。”监管不是为了打压创新,而是为了发现市场主体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堆积。

——20 法学(监察方向) 覃郓铎

 

 

责任编辑 | 廖舒旖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