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在南审,我们真的只是在学如何赚钱吗?

发布者:张珺发布时间:2018-04-13浏览次数:1276

南审作为一所财经类院校,在外界的眼光里,是“学着赚钱”的学校。我们自己也偶尔吐槽学校里人文社科氛围不足,“浮躁”,图书馆里看书的少,考证的多。

那么,我们真的只是在学“今后怎么赚钱”吗?

 

南审青年圆桌话题之#我在南审学...#411号下午三点开局,吸引了309位“圆桌骑士”前来参加讨论。

本次南青君将大家的发言整理如下。

                   为何选择了南审和现在的专业?

选择南审最初是因为家长和专业报考人士的推荐。最开始自己并没有想读财经类专业,斟酌损益后,选择了南审,录取到了金融专业。我原来是理科生,本以为金融是特别文科的专业,自己四年要与背书为伴,但是听完一些学长学姐的描述,知道了其实金融还是很看重数学能力的。

——17 刘鹭玥

                                   

就我个人经历来看,当初志愿选择南审完全是考虑了同等分数下城市和专业的性价比。谈不上对于财经方面的了解和热爱,最后调剂进了之前的专业,促成了现在的转专业iaep。我曾经失望过,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自己,但和几位优秀的学长姐交流过后以及结合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例子,比如考研到中戏学习导演的学姐、成为了设计师的人力资源学长,专业外的个人发展尤其是融合了自身兴趣对未来可能显得更加重要

——17 顾远

 

我的学校和专业都是高中老师帮我选的,也不是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多少是有点遗憾的。进学校后专业同学大多都通过转专业到其他热门专业里了,不过我没有觉得很后悔,或者缺少了那份优越感。父母在这方面也给了我(在我觉得)很正确的引导,他们认为既然高校设置这个专业,说明社会就有这样的工作需求,努力学习就好。包括我在之后要考研的专业,我父母都很支持我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是对我有所帮助的。

——15 罗洁

 

当初进南审是一个意外,没想到高考能考成这样。然后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心思,志愿是一个所谓的,很厉害的亲戚选的,来了之后感觉南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南审虽然是个双非学校,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很厉害的。最多可能就是在就业,出国的时候,受一些限制,但是这都不是大问题。如果真的很优秀,真的有一颗进取的心,还是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的。我是一个转专业的学生,因为当初选定南审之后,我就认定自己要考方向班,之后要出国,没有犹豫,都是自己一步步在做。

 ——17 黄晓宇

             文科生理科生在学习方面有差异吗?

文科生理科生思维方式不同

 

我认为高中毕业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就不那么明显了。高中的时候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和专攻方向的不同。因为我们专业还是要学高数的,里面有些内容可能高中的时候不要求文科生掌握,所以学到这些东西文科生会有点迷茫。同样,上学期学近代史的时候,我们寝室文科生就比理科生考得好一点。我觉得就是高中的时候学习方向的差异导致的。

——17 刘鹭玥

 

我高一时文科和理科成绩都还挺好,但分科是选了文科,因为我觉得自己对人文社科更感兴趣,也不认为文科是背书的。当初选择南审,就是因为想学财经,我填志愿时报的全部是财经类专业。至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不同,在高中的时候有一些感受。也是因为学业要求,我们高中的理科生都不怎么关注时事,当然这也不是他们的问题,这只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当然,理科生中不乏博学多识之人,这全都得靠自己。不过在南审,大家学的内容都差不多,主要还是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吧。

——17 刘磊 

 

 

我认为文科生和理科生还是有区别的,毕竟对待许多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我自己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提到自己是理科生。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理科生就应该数学好,文科生就应背书快。我觉得过分强调自己的文科生理科生身份是不应该的,我们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过分强调的背后其实是为了解释自己擅长某件事或者掩饰不擅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忘记以前的差别,对每件事都充满信心呢?

——17 李瑞

 

自身努力造就差异,与文理无关

 

@17 刘磊 理科生就是死学习,可能代表很多人的态度吧。大学里认识的一些人会觉得我是文科生,不过实际上我是物化的。高中的时候物化班阅读量确实不如文科班多,但也会偷偷看些书,一本挪威的森林传几个班。理科班读书角放的也大多是百年孤独之类。我觉得思维模式的问题完全是看个人,不是说理科生怎么样,文科生怎么样,是根据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来的。

——16 曹圆源

 

我是一个理科生,在上高中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学财经。不过入门后觉得学财经挺好的。理科生和文科生在这个时候的差别已经不大了,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还纠结这个问题。

——17 黄晓宇

 

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区别并不是一定是学习态度和人文素养上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是个人问题而不分文理。文科生掌握了人文知识也并不代表有了人文素养,理科生里也一样有很高精神追求的人。

——16 黄琇楣


南审只是“学着赚钱”的财经类院校?

“学着赚钱”并不低级

 

“学着赚钱”有什么不好的吗,为什么要贴上那种“重金钱”的物质标签,本来大家都是在追求钱的,为什么想赚钱就是一个性质低下的想法?我觉得表达追求物质,并不是低级或者俗气,相反我看那些明明白白不脸红的人,却觉得大气。没有谁会真的所有追求都是物质的,和我一样,和你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有期望,有盼望。和每个人接触到的社会现实,教育程度,思想观念有关而已。

 

并且专业有它各自的特色,金融类专业,就是数字和货币,它能够如何“人文”呢?并不是只有“风花雪月”才显得精神高级,追求高尚。考证也好,读圣贤也罢吧,我觉得能去图书馆就好了。追求什么不重要吧,但是谁都喜欢和积极的向上的人挨得近一点。

——程逸舟

 

我对“学着赚钱”、“考证党”等词汇没有太多成见。与其说南审浮躁,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财经类院校了解这个行业发展后共同的选择。既然我们选择了南审,那就要接受财经类院校本身的特点和不足,而不是给予它综合类大学那样的严格要求。大学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平台,要想真正做到与众不同,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学校的氛围并不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理由,我们在南审学到的不应只是专业知识,还应该学到如何在大环境中逆流而上,在我看来这才是更重要的。

——17 陈一铭

 

缺少人文气息,更需注重兴趣发展

 

在研一开学之前的暑假,我把Nylon中文版杂志引入了校园,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学校沉闷的考证气氛与严肃的学术语境,如今Nylon社团越来越壮大也做得非常好。我当然不否认学术的确需要沉静、专业与严肃,甚至每一门人文学科深入下去也都是归属于学术范畴,但学科终将是严肃的,人却很少有极端理性的。

 

我很庆幸自己生长在一个非常开明的家庭环境中,也很庆幸自己遇见的老师们都非常开明甚至非常注重专业之外的学习选择。学科深入是没有尽头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希望大家能够广泛涉猎,多多少少都能说出一点,和人交谈也不至于无趣,甚至在亲子与婚恋关系中,艺术人文教育反而能够起到团圆和睦、琴瑟和鸣的催化作用。John Donne认为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我觉得可以被今天的话题解读如此。并非大众即有话语权,也并非小众就可自视清高,人毕竟是需要烟火气的,不是吗?

——17 郑尧

 

我们刚进校时学校就宣讲通识教育,学校的课程可能影响不怎么大。活动我也参加过一些,感觉大家的热情还是有的,毕竟每个人除了专业都还有兴趣爱好。财经本身也是社科的一小部分,也常常与其他学科有联系。

——17 刘磊

 

对于一个文科生而言,其实高考填报志愿的选择并不多。当时我们班选择最多的就是学经济和学法这两种方向。可能是财经热吧,在我们那里很多财经类大学的分都虚高,尤其是在江苏、上海、四川这些有地域优势的城市财经大学的分更高,甚至高于一些985211大学。无论是财经类院校还是政法类大学都盛行着“考证”的风气,这也是我们同那些综合性大学不同之处,也是我们在选择大学前就应该考虑到的。其实来到大学才发现一个学校的氛围有多么重要,身边考证的人和准备考证的人都不少,重点在于我们每个人对于自身发展的规划吧,不要盲从,我觉得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能坚持下去的才是最重要的。

——17 吴悠

 

学校只是平台,发展还靠自己

在进入南审后,可能不少同学后悔过,觉得以自己的分数完全可以去一个985211,却来了南审。我当然承认学校的名声很重要,但当初填志愿无论是自己仔细斟酌选择的结果,亦或是单纯地听从父母的建议,我们更需要扪心自问:在大学里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不是在学校的光环下安于现状,整日如同被树林荫蔽而无法生长的小草。大学是人生经历全新的开始,是一个神奇的平台,它赋予你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与其纠结于学校的平台,不如仔细想一想我们的目标无论是考研考证,或者只是单纯地学好自己的课程,打好基础,都是提升自我价值的好方法。学习,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因为它会使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会思考的人。

——17 施昕瑜

 

我认为,大学更多地是要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培养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管理意识。我们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我们的三观也会越来越完善,最重要的是我们成为了一个有主见、能对自己担当的人了。因此我没有把专业看得过重,大学是进一步提升我的学习能力,并使我有机会去增加各方面知识储备的地方。

 

在专业方面的学习固然重要,虽然在我看来现在的专业就业方向并不适合我,但我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做发展,譬如日语、写作或者自媒体。我有很多时间去尝试,慢慢去发现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适合我的,在大学期间探索发掘真正的目标,再去为了目标做进一步努力。

——17 孙奕青 

不考证不行吗?

“考证”似乎成为潮流?

 

的确学财经的考证这一项不可忽视,毕竟这是一个证明,也可以给你的简历增添色彩。我觉得在自己的专业课程学的差不多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考一个证书也挺好的,这也比什么都不做的强。但是花高价,去外面报补习班,我就不能理解了,除非你很有钱。但是如果你为了考证,增加了家庭负担,就有问题了。证书也可以自己学,自己刷网课。现在学校的风气的确有些问题,这可能与一些机构的宣传等有关吧。但我还是觉得,做一个理智的人,认清楚自己要什么,才是重点。

——17 黄晓宇

 

我的舍友们报了考证班,要考ACCA,也会经常收到各种培训机构的传单。有一次交流会上还听到有学姐说:“反正也不知道做什么,不如考个证吧”。似乎考证成为一股潮流,许多追求挑战的在考证的路上,许多目标明确的也在考证的路上,但可能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要干嘛却也在考证路上的。考证可能成为简历里的亮点,但是如果不是自己热爱的,一直追求又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应该走慢一点,认识一下自己,想想自己想干什么,喜欢什么。

 

追求高薪当然可以为热爱的事业打基础,并且我觉得一定的物质基础是追求兴趣的前提,但是一味盲目的追求高薪而做很多让自己压抑、痛苦的事,我们可能会被磨光所有的棱角,成为冷漠空洞的人。虽然表面上我们可能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是一片荒芜。

——17 程琼瑶

 

@17 程琼瑶 工作会以高薪为前提,但并不一定要强加个人兴趣,而在工作中留出时间去做一些喜欢的事,毕竟根据兴趣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而显得勇敢和珍贵吧。

——16 杜卓燃

一纸证书不与能力挂钩

 

选择南审也算是完成了我半个梦想,高中的时候就对财会专业很感兴趣。大学之后,考证或许是迫于社会压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不断丰富自己。大学本该就是一个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

 

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谈考证这个问题,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我觉得考证确实是有用,特定的证书对于特定的道路选择有致命的作用。可能你会觉得做那些事情都只是消遣没有必要性,但生活就是要去经历体验,很有可能正是那些体验让你看清了自己今后的道路。

——16 黄琇楣

 

我认为一个人的事业发展,除了看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到位,还与自身的素养、情商、人际能力等因素有关。考证固然能提升专业能力,有助于找到工作,但仅凭证书,似乎很难得到高层次的发展机会。我也曾听学长姐提到,南审学生的确有很多进入四大的,但能升到高职位的并不多。这是否和我们仅有证书,但缺乏其他能力有关呢?在我看来,我们要的不仅是一纸证书,更要学会如何学习,开阔视野,加强人际交往,培养人文素养。

——17 谢思遥

文案来源 | 圆桌骑士
整理 | 周娟
责任编辑 | 朱佳艺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