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丨你好 鹿晗

发布者: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7-10-13浏览次数:1257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偶像人物鹿晗在微博上突然发布了自己的“恋爱公告”,短短几分钟引爆微博热搜,使得微博服务器一度瘫痪。截止到当天晚上,微博相关词条搜索量达到8亿人次,该微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xxx”亦成为当天的“流行体”,被众多自媒体借来“蹭热点”。

 

在鹿晗的粉丝群体内,有人震惊,有人愤怒,有人祝福...“吃瓜群众”们也纷纷加入讨论,这样一起“偶像谈恋爱”的事件上升到全网,引发了对于“娱乐至死”、“粉丝经济”、“偶像职业道德”、“国内娱乐业市场发展状况”等话题的进一步讨论。

南审青年圆桌话题之#你好,鹿晗#1011日下午2点开局,吸引了不少“圆桌骑士”前来参加讨论。

 

 

人们的渴望,助推了偶像的诞生

偶像以及任何一种职业的产生都是由人类的需求而来。特别是在如今这个消费主导型社会的来临,从集体当中分离的个体面临着社会的种种压力,容易产生焦躁、无力,渴望获得集体满足感,因此这些人会因为偶像而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粉丝团队。一方面,粉丝是因为偶像的身上有某种闪光点足以吸引自己而追随,不论是颜值、作品,还是偶像的性格(或者可以说人设)等等,从偶像身上折射出自己的幻想。另一方面,粉丝个体从粉丝团队中获得集体感,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偶像好,偶像的成功有自己的一份努力。因此粉丝团队的壮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超级偶像的诞生。                           

                                                                                                                                ——17级韩骄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

偶像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如果以鹿晗为例,那他就是代表了娱乐圈的当红流量型小鲜肉,是一个跟随着小鲜肉一词兴起的新型偶像。这类偶像明星其实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公关团队,一边掌控营销号买热搜制造热度,一边删帖消除负面新闻,营造预定的人设效果。饭圈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这三者都属于需要营销的范围。                                  

                                           ——17级顾远

  

畸形的娱乐,让偶像变了味

什么是偶像?在我看来,最初的偶像是人们所推崇的具有一定的优秀品质的一些人,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让其他人有一个追求、奋斗的目标,是为了他人所树立起的一个榜样。但是现如今,偶像这个词已经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逐渐变了味。现在的偶像已经变成了一个娱乐名词,表面的东西多了,真正的内在反而少了。如今的偶像已经被娱乐公司包装成了一种用来取悦大众的工具,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不惜自己创造话题绯闻。这样一来形成了一批盲目追星的人,他们在追星过程中逐渐就丧失了自己,忘记了现实,沉迷于偶像的世界,以至于出现了这次鹿晗事件中无数伤心欲绝的女生。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娱乐,是一种过度的追求,实在让人心痛。            

                                            ——17级严子豪

 

鹿晗事件是中国娱乐市场的缩影

我觉得鹿晗事件实际上折射出了中国娱乐产业还不够完善和发达的现况。在爱豆产业发达的日本,事务所和艺人会签订协议,明确表示不允许谈恋爱和结婚,一旦爱豆结婚都是很大的公关危机。而在娱乐业高度发达的好莱坞,虽说都是celebrity,但是大家的性质不同,各司其职。没有美国人会要求金卡戴珊有演技有实力,她只要会炒作就行,能继续当个网红名媛就行。但是中国现在没有形成任何一种娱乐文化。人们对于和明星之间的契约精神并不能很好的保持,对于名人的定义都是模糊的。

娱乐产业既然是一个产业,那必然是生产商品的,大家看的电视电影综艺包括艺人都是商品。中国现在的娱乐市场是混乱的,热钱太多,资本一窝蜂地涌入,所以才造成现在的乱象,它有点像改开初期的经济市场,标准混乱,人们都觉得自己是风口上的猪,都能分一杯羹,在这样的思想的影响下,肯定会出现极大的不稳定性。中国的娱乐市场是一个四不像,既不像以好莱坞为中心的欧美市场,也不像推崇粉丝经济的日韩市场,呈现出一种又想转粉丝钱,但还是被骂没有追求的现状。但实际上只要发展到一定水平,所有的明星之间的界限划分应该会非常清晰。

 

                                            —— 17级叶婧文

我们买单的,是包装后的人设

   我觉得最容易受到舆论波及、言论影响的就是人设粉。受到公司、工作室公关包装的影响,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到明星本身是什么样的,但是通过公司包装给我们的人设,或者他们在荧幕上表现出来的样子,进而得到粉丝的支持,从而获取一定的粉丝量,人气逐渐叠加。这也是偶像背后看不见的手给的助力,很大一部分我们就是付钱给了人设。    

                                             ——16级何嘉明

     

偶像与粉丝,存在一个度

   我觉得偶像不仅仅是用来膜拜和当做精神伴侣的,更多是作为一个奋斗的方向,用来激励自己不断砥砺前行的动力。但过度的痴迷只会迷失自我,忘记了自己的位置与处境,反而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偶像也应该顾及粉丝的感受,毕竟作为公众人物,保持自己的形象,思考行为后果都是必须的,一条简单消息的背后可能会引起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17级路阳

 

   颜粉,作品粉,人品粉,不同人不同对待

我觉得粉丝可以分为颜粉、作品粉和人品粉,对于第一种和第三种来说,他们心中都会有一个理想型,哪怕是一种模糊的,但是当这个人恰好出现时,你就会觉得他就是精神寄托了,所以那个人就成为了偶像,喜欢上的是ta展露出来的形象——当偶像做出和自己以为的形象不符合的事时,就会质疑,要么坦然接受一个更“真实”的偶像,要么脱粉并说先前认为的人设崩塌;对于第二种粉丝来说,就比较理智吧,完全以作品说话。中国从影视剧开始把明星粗略地分为实力派和偶像派,我觉得也能体现中国更重视人品和作品的习惯。                        

 

                                            —— 16级褚欣欣

       

粉丝并不总盲目,舆论引导很关键

    首先,我觉得粉丝不是盲目的。爱豆所展现出来的那一面,我很喜欢,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他的好、有更多人喜欢他;但是当然也存在脱饭这一说,因为心里还是明白:当自己的爱豆的人设崩掉,会失望,然后脱饭。因此并不是一味的盲目。

     其次,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在各种营销号以及水军的带领下是会有不同的解读的,这是看舆论的引导,以及自己内心本来的天平倾向。像是此次事件,我觉得有两种解读,一种是不顾及粉丝的感受,一种是之前承诺粉丝会公开,而脱粉的粉丝,我觉得更是自己内心本来的天平已经倾斜到第一种解读上了。事实上娱乐圈本身就是矛盾的,舆论的引导很重要,就比如这件事情,鹿晗公开了会说不顾及粉丝的感受,戏耍粉丝,但如果不公开以后被狗仔扒出来,就会说欺瞒粉丝,渣男,等等,那样会更可怕。  

 

                                             ——17级李海迪

放下滤镜,理智追星

我遇到过这样子一类追星族,人数也是很多,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因为颜也因为作品而追,他们很喜欢摄影,所以就在假期的时候满地跟着爱豆跑,跑到哪里就旅游到那里,有的还带上家人一起,这一类的梦也不会碎。梦碎的更多是女友粉,幻想着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追星理不理智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个人生活放在首位,能否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加上粉丝滤镜。  

 

                                               ——14级孙琛

     

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粉丝为偶像投本本身无可厚非,只是在舆论影响的势力甚嚣尘上的当下,粉丝正在逐渐成为人设的提线木偶而不自知。而所谓人设,在我看来,不过是强大舆论的又一产物罢了。24小时以内,迎来了两大波关于鹿晗的态度完全相反的舆论轰炸,掉粉、人设崩塌等字眼满屏充斥。在这个你可以速红和速朽的时代,舆论充当一种无形的手操纵着很多粉丝抑或毫不相干的人的情绪和立场。这其中不乏转战阵营的,屏幕之外又有多少被舆论影响加入某个行列的?然而理智二字不可强求,在人性的世界里,理性往往败给感性,人并非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理性,但应该有自己看待问题的坐标系和行为准则          

 

                                     ——17级李馨玥

文案来源 | 圆桌骑士

整理 | 邱慧

责任编辑 | 朱佳艺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