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晚,以“战‘疫’有我,青春同行”为主题的南审战“疫”志愿者故事分享会以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召开,刚获得“江苏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称号的束东升、杜欣怡、金康弘、余诗阳同学在各自家中相约连线,为大家带来了生动温暖的战“疫”故事。
分享会的四名志愿者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分别讲述了自己的主要战“疫”活动、参与活动的契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以及最后自己对于志愿服务性质的社会工作的理解。分享会进行了1小时30分钟,百余名听众在屏幕前走进了四个精彩的战“疫”志愿故事。
束东升今年大三,疫情期间,他通过家乡本地的公众号平台得知,志愿者人员需求有缺口,就产生了想要参与的想法。恰逢有社区人员来家里探访,束东升立刻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在自己的社区当起了志愿者的期间,束东升看见基层人员的辛苦,也看见中国人传统的家庭社区的情感纽带;他还参与了小学生的线上辅导,“他们真的很厉害,数学的话一元二次方程都不在话下,英语我泽必须去网上找一些英文原文演讲,才能辅导他们。就到了这个程度。”
与束东升类似,杜欣怡也是通过本地公众号获得了志愿岗位的资讯,并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向村民们宣传“不出门少出门”,并监督村民戴起了口罩。在这个过程中,杜欣怡得知村子里张云护士奔赴武汉的消息,了解张云护士家里还有老人和她年纪尚小的女儿,“我觉得,前方有人冲锋陷阵,那么就要有人为她保卫后方。”随后,杜欣怡主动陪伴了这家老人孩子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杜欣怡陪小朋友画画,和老人聊天,她看过小朋友平日没有说出口的情绪在某一瞬间外露,似乎洒脱的老人实际表现在细节里的牵挂,还有身在武汉的张云护士写来的信说“我们的努力有被看见”的欣慰。
金康弘先是看到高中时的学生会主席发起了为南京医院募捐口罩的活动,“为社会做些事情”这样的想法就顺其自然地飘到了脑海里。参与完给南京医院募集口罩的活动后的金康弘又在南京市秦淮区江宁路社区担当了监测体温和登记外地人员的工作。在那些日子里,在新社区执勤的金康弘逐渐褪去距离感,意外地在寒冷的日子里收到了楼下阿姨的一杯热水,并和这位阿姨收养的流浪猫们亲密互动;一位独居老人在看见她时说:“你长的真像我孙女。”拉着手开启了话匣子……金康弘说,自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来自服务对象的善意和温暖,这本身也成为了滋养她的力量。
俞诗阳的父母均在医院工作,疫情期间医院工作繁重,使得俞诗阳想着能为父母以及自己熟悉的叔叔阿姨们分担一些,便报名开始了她的战“疫”志愿之旅。俞诗阳不仅参与了医院门口的人员登记测量体温、小朋友的线上云教学,还为了老人破起了“疫情”谣言,编写了“谣言识别手册”,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申请健康码。在自己的岗位上,俞诗阳还遇见了一场动人的父女互动——江苏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戴国锋医生与女儿的书信对话,这对于俞诗阳来说,是格外温柔、有力量的回忆。
分享会的最后,主持人与志愿者们交流了对于“志愿服务类的社会工作”的看法。四位分享者认为志愿是双向的成长双向的收获,受助者和志愿者是平等的。金康弘认为,义工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帮扶弱者,而是使社会更有效率,而这也是自己感受和体验社会的过程;俞诗阳说,志愿精神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但它却能像光一样的去融化和温暖人心;杜心怡说,志愿让人瞥见社会多样化的一角,简单善良的念头,共同凝结成的不普通的团结和力量;束东升说,志愿精神本就根植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是我们的民族底色,青年志愿者就是引导大家主动了解主动参与其中的重要角色。
除了本场校级分享会,四大书院也分别举办了战“疫”志愿者经历分享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领略了优秀志愿者们的风采,也充分了解青年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可以传递善意、感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