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社会实践小分队 | 乡土小队走进农村,探寻农村养老新方式

发布者:张珺发布时间:2018-08-29浏览次数:970


土地,一直是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他们重要的保障来源。


2018年是全国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收官之年,这种渐进式农地确权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引入新的历史阶段。


而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市,也是农地确权的典型实践区域;同时,江苏省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探索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具有参考意义。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土中国”社会实践小分队以江苏省镇江句容市为研究样本,开始了为期六天的暑期实践,分析农地确权与农民养老保障间的互动机理和影响效应,寻求优化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有效路径。

 

7月7日上午,实践小队的成员们起了个大早,在指导老师金晶和蔡霞的带领下来到镇江句容市华阳街道,在吉里村、钱家边村、下甸村,展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农户访问,并填写调研问卷。


村干部访谈


实践小队首先来到吉里村,受到以村主任施雪娇为首的村干部的热烈欢迎。



实践小队成员们与村干部进行座谈交流会,了解吉里村的基本情况、土地确权情况,以及养老保障建设情况。村主任施雪娇还着重介绍了吉里村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服务方面的特点。



施雪娇主任指出,“在2016年,咱们村的土地就已经全部确权并且登记了。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老人都参加了新农保,这个政策我们是一家一户跑的,基本都和村民解释到位了。”



随后的两天,实践小队又前往钱家边村和下甸村,分别与钱家边村程杏保主任、下甸村王洪主任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养老保障建设的具体状况。



在钱家边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都参加了新农保;在2017年下半年土地已经全部确权并且登记在册。程杏保主任还向大家介绍了钱家边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而在下甸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农户都参与了新农保,确权的土地也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王洪主任还带领大家参观了下甸村民俗馆以及文化长廊。


制作精美的秦淮忠孝花灯以及十多米长的家训墙给实践小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展现出句容农村“尊老、敬老、爱老”的文化传统和精髓。



农户调研




前三天了解了三个村的具体情况后,实践小队开始深入走访当地农民,分别在吉里村、钱家边村和下甸村进行实地调研,展开农户问卷调查。



这次调研,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农民进行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他们对于农地确权的认识、对农村养老保障的需求,以及对当地养老保障模式的意见和态度。



不少访户表示,对于国家现在推进的“新农保”政策,他们感觉到国家对农民的重视,但希望国家能加强“新农保”政策的保障力度。



同学们还专门走访了低保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养老情况。


“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每个月能拿到几百块钱,还是可以的,”一位访户笑道。



在调查访问中,我们也对访户的户籍分化情况进行归纳,有纯农户、兼业农户、纯非农户和待业,这四种不同的农户类型。


在最后一天访问的下甸村中,不少农民的土地已被征用,进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中,养老方式也更加多元化。



调研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有了更真切的了解,也对农村社会进步与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在镇江句容华阳街道调研的这六天,实践小队通过村干部访谈、农户实地走访、发放调研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土地确权的情况和农村养老保障情况。


整个实践小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取得的成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后期,实践小队还将前往南通、无锡、扬州等地继续开展时间调研活动,得到更为全面和完善的数据。



新闻来源:团委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