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说是小众音乐,但其实从13年那首《董小姐》开始,我可以很负责的说,民谣火了,可能这个时间还会更早一点。不火不要紧,火起来是非就多。
这时有人说:“选秀都把民谣的味道唱没了。”
这个问题我可能并没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通过选秀节目意识到——我听的歌叫民谣。
我刚接触民谣那年,芒果卫视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花样选秀。我真的对在那个可是拿把吉他、有个速成班的水平就能被称为才女的选秀节目提不起任何兴趣。我不明白:这个选秀节目到底有什么可看的。
即使是这样,一首歌还是穿越层层阻碍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仿佛觉得:全世界的老实人好像都爱过一个董姓女子,离全垒打就只差一草原。想想真是矫情炸了,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听呢?我左思右想,最终只能这样总结:“可能是人越来越懒了吧,都不爱自己写日记,就愿意看别人的。”
虽说如此,但是那首《董小姐》还是给我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叫宋冬野,听他声音就能猜测他体重至少180斤。
之后我听的民谣越多就越奇怪:选秀的人到底把什么味道唱没了?
其实,这道题里的“味道”,写作味道,读作逼格。文青当的好好的,突然一人把他的小宝贝儿唱成口水歌,那这文青还怎么当啊。
不过说实在的,每次选秀结束都要被一首歌洗脑是挺烦的。所以拜托各位最近少去几趟玉林路,鼓楼其实也挺好看的。
后来呢?我为什么又喜欢听民谣了?
不知道,但是其实我还是不喜欢“民谣”。
我上了大学后,家长终于管不到我。于是我成天抱着把吉他东逛西逛,就想上台秀一秀。
但我又会纠结:我这半瓶子水怎么秀啊?弹也不行唱也不行的。在这时,我灵光一闪:干脆搞几首民谣吧。
于是马頔就成了我的小曲库。
“感受着南方冷的要死的艳阳,想念着北方对抗自然的暖气。”就这样快三年了,他的歌我也翻来覆去的唱了无数遍。
特别是那首《傲寒》,现在我每次唱完都烦躁的不行。你问我为什么?这还不明显么?我的美少女可不在稻城冰雪融化的早晨,更不在星辰斑斓的黄昏,最重要的是她来的那天,春天早就来了。
这不是我的“日记”,虽会有共鸣,但是可不会沉进去,我的“日记”只会比这个更精彩。
“马頔啊,我也听过他的歌,张磊唱他写的《南山南》蛮好的。”
“哈哈,是啊,马頔被大家认识多亏张磊把《南山南》唱成口水歌。”
“那你讨厌张磊么?”
“讨厌。”
“为什么?”
“那年社团招新,看见吉他就让你弹《南山南》,能不反感吗?”
说到这,有人还记得自己听了多少个版本的《成都》了么?这首歌究竟火到什么地步了?
寒假的一天我妈跑过来问我,“你平时录歌玩都是怎么录的啊?”我把唱吧告诉她,刚下好,就把成都的伴奏点开了。
当时我就乐了,问我妈,“你从哪里听的这首歌啊?”妈妈回答我:“从《我是歌手》啊。”
这时我才知道赵雷上了趟《我是歌手》,一首《成都》瞬间“爆炸”,我似乎看见玉林路小酒馆“笑”到了昏厥。
看到了吧?从《董小姐》开始,民谣就不“死脑筋”了,至少摩登天空公司的成功告诉我们——独立音乐人这口饭没包装之后更香。不过还请情怀粉们放心,民谣肯定还是“干”不过流行歌的,毕竟喜欢“日记”的不可能比喜欢“小说”的多。
所以大家伙,都给新来的让个位儿,一个个的,别老嫌挤。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听民谣的呢?《同桌的你》?”
“别闹。”
“怎么啊,这首还不够经典吗?”
“经典,但是你意识到,自己听的是民谣了么?”
民谣有条鄙视链,这是很多音乐类型的通病,最近几年网上擦枪走火越来越多,是为什么呢?
去网上了解一下这条鄙视链,就会发现,鄙视链最底层的歌手,是现在听众最多的那一批。这就很尴尬啊,鄙视链上游的人群优越感“火山喷发”,敌我矛盾瞬间迸发。
鄙视链怎么来的呢?肯定还是围绕着对民谣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越上游的越切题。我觉得这很重要,越上游的越切题,但是我们听歌又不是因为它是民谣才去听的,是我们听了,才知道它是民谣。所以刚接触民谣的各位,不要去理那种优越感造成的自我高潮,听自己的歌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