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丨 打破自我限制,在英语学习中开眼看自己、看世界

发布者: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8-09浏览次数:837



当下英语学习之“用”,被限制为考试选拔的工具



学习英语固然是好的,但是从小到大如果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学习英语,到底值不值得呢,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部分省份中考英语总分下降了(比如从120到100),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些政策的出台可以给我们一种意识——适当减少给英语的时间,毕竟英语曾经一度作为不逊于语文数学的主科,花费的时间太多,而且不见得我们得到的回报比语文数学多

                                 ——21法学雍紫琳

 

江苏新高考把英语从120分提高到了150分,语文从200分下降到了150分,光看分数也很难说明所有问题吧,而且按照这个逻辑,数学语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都同理可得。

——06财管张珺

 

我觉得,英语学习是有必要的。但是英语学习在我们平时学习中占据的份额太大了。

                                                         ——20法学刘泽祥

 

我认为出于实用性考量,相当一部分人耗费在英语学习的精力和其收益或者帮助不成正比。就拿我的专业来说,如果我只是本科毕业去从事法律工作,很难涉及到涉外律师和法学研究的领域,在这个时候,英语似乎只是我认识的abcd罢了。但如果我未来从事法学研究,或者考研去进行涉外法律工作,那么英语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就是那种英语怎么学怎么不行的,中学时期身边也有很多语数很厉害但是英语一般的同学,他们日后完全可以从事没有英语应用的工作,但在高考前被自己的英语成绩脱了后腿。所以我认为,一个人需不需要学习英语,需要从他本身的发展需求出发,从小学习英语本就是利弊统一的事情,利在为日后的“可能”打下基础,弊在英语也在为一部分优秀的人关闭发展的道路。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打开一个新世界”,但是在中学阶段,课业已经很繁忙了。现行体制下,这种强制的“语言学习”难度是否过高可能是需要思量的(当然现在已经出现了难度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偶尔出现的“记忆pick up的n多种意思”的畸形教学,不应当为教育所提倡。

                                                         ——20法会杜庆元

                                                    

我以前觉得自己学完高中可能就可以进行一些很日常的交流了,结果,高中毕业了,才发现,试卷上呈现的分数跟自己的英语水平真的就没太大的关系。现在语言学习的环境本身存在的不便利,还有一些硬性的指标,让我从之前挺喜欢英语的到现在的没什么感觉了,甚至在面对那些指标的时候觉得有点烦.  

 ——21汉国教赵娜

 

我曾经为了追番对日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为此买了教材来自学都不感到烦闷,而是满心欢喜。对于英语,被填鸭式的投喂了太多的资料书题库,好像它早就不是一种兴趣,也不能让我提起兴趣,到现在仍然很讨厌英语。

                                                         ——21汉文陈梦缘

                                                        

我听说河南很多学校还会故意在上课或者考试的时候放英语听力作为干扰,为的是让学生对英语听力产生免疫,这样做其实是不利于学生真正的学习英语的。 

                      ——21汉文周祺

 

对的,我们老师给我们的训练模式就是要在听听力的时候去写阅读题。所以平时大考模拟考的时候,我们都会听放听力来听,但是没有人真正的会去听。(经常性带着耳塞去考试)就算我们河南的高考英语是不听听力的,所以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就取消掉了所有的听力课程的学习。英语学习就更加单纯的变成了填鸭式的做题模式,我到现在都清晰的记得我当时的英语老师是一个特别强势的,恨不得每天都让我们写英语作业的人。即使我们不背课文,英语成绩也可以考的很高,因为我们刷了足够多的题。             

 ——21汉文陈梦缘

                                                        

我遇到的高中老师他们本身也意识到单纯为了应试教育来让我们学英语是不太好的,所以在高三之前,英语课堂不太像单纯为了应试教育,除了日常的学习课文语法之类,还经常集体看英文电影,集体学英文歌曲。甚至在高一,我们班英语老师就开始用全英文讲课。来到大学,英文教学形式也更加丰富,不再像以前初高中那样。但是作为一个学生来讲,我感觉我的英语水平跟不上学校的教学。如果没有自己的主动学习和巩固,水平甚至还不如初高中。

                                                           ——21 金融童彤

 

学校练听力大部分都为了提高成绩而练的,并不注重学生对英语的真正掌握。学生被压迫后,就会厌烦。而很难真正想去练好英语听力。                 

  ——21审计高兴


其实英语考核方式还是有不少变化的,以我们江苏为例,现在中高考对英语的考核更加偏实用主义,取消了比较死板的单选题,对语法的考核在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听力阅读写作的大力考核。                                               

——21汉文周祺

 

我认为学习一门语言不一定要纠结于有没有用,可以是为了一个喜欢的爱豆,可以是为了无障碍地看懂喜欢的电视剧。有些人会为了兴趣去学习小语种,却很少有人会把英语学习归结为一种兴趣。                                              

——21法学王紫茹

 

我觉得英语不应该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应该生动起来,就像汉语一样,是为我们交流所用的,而不是成为人的短板。大家都应该想交流就交流,不想交流就不交流。毕竟也不是学了英语就能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达到亲切沟通的目的。学会像native speaker那样交流也不是一朝一夕、 或者分数能决定的事情。


我更希望国内英语教育多份热爱、多份有趣,而不是过于功利和无效。我曾经看过有视频说国内英语教育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却只能达到国外幼儿园的水平这就大可不必了

——21金融刘子瑄

英语学习之“用”,在于形成一个现代人必备的能力素养


对于值得还是不值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判,至少在我看来英语对于我的专业学习以及生活都是有意义的。                                       

——21法学王紫茹

 

其实我一直感觉学英语和学文言文很像,都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的,而且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太会用到这些语言。但是很难说值不值得,语言这种东西本来也就是难以赋值计算价值的吧                                               

   ——21汉文周祺

 

我觉得事情还是要分开看,可以抨击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之下造成的英语学习方式僵化、低效,但不可否认语言学习本身的必要性。因为如果这样一概而论,学什么都不值得,我们就只能从讨论大学生综合素养,变成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学校作为社会化场所的社会功能了。

                                                           ——11心理凌玖

 

可能比较尴尬的点在于,能意识到“掌握不同语言能更高效地促进认知”的人,是没有“学英语值不值得”的挣扎的。就是那个认知门槛儿已经跨过去了。        

——06财管张珺

 

我认为学英语是有用的,从我个人所学的法学专业来看,如果选择成为一名律师的话,英语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标准,对于很多其他专业来说,英语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出于对英语实用的考量。对于一些学习不要求英语水平的专业来说学英语似乎没有什么用,但我认为在大方面来说,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向全世界,而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学习它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小方面来看,出国旅游,阅读一些原版书籍等都需要用到英语,它不仅仅是考试工具,而是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21法学王紫茹

 

说实话,我个人对英语就是很感兴趣,对别的语言也是很感兴趣。我自学了一点韩语和日语,在学习过程中确实能体会到很大的乐趣。而且学习一门语言是可以给你提供不同的视野去看世界。这种新鲜的理解方式让我很是着迷。我对背单词这种可谓学生苦大仇深的敌人,也是很包容的,我觉得背单词也是很快乐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或许还是需要基于热爱, 或者是有一定的自驱力,才能学。这不是“需不需要学英语”的事情,是你是否想去学好一门语言的事情。我觉得这或许更应该是教育出发点的问题,教育应该去培养这种热爱这种动力,而不是把它变为负担。如果可以做到前者,我会更加支持国内英语教育(限制虽然有不满但也是支持英语教育)。

                                                         ——21金融刘子暄

 

文学的事儿我不懂,但可以聊点更基础的。心理语言学范畴有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叫作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学者们研究发现,语言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具体来说影响着人如何编码,呈现,回忆关于世界的信息。语言既可能促进知觉范畴的获得,也可能影响范畴化过程本身。而现在的研究表明不光是在感知觉层面,对情绪的语言表达也会影响情绪知觉。相关研究非常有趣,例如爱斯基摩人的语言里有非常多描述白色的颜色词,所以他们在看色卡时能够比我们辨认出更多略有区别的白色。同样俄语中也有很多种蓝,所以在辨认下图的9-11,他们就能很快分辨,但中文使用者就困难一些。


除了知觉,语言学家还发现不同文化的动词关注点不同。比如德语的动词会比较关注动作的目标和事件的终点。但是英语不会特别侧重终点。然后他们做了一个关于视觉的实验,让说德语和英语的被试者先看一副由两帧图片组成的动画(图一是一个动作事件,图二是一个地点)。然后让他们匹配测试图里的路径和终点。在一些测试图里,路径是匹配的,一些测试图里终点是匹配的,一些两者都匹配,一些都不匹配。然后他们用了ERP测量德语和英语被试的P3(主要衡量注意力分配),发现德语在目标匹配但路径不匹配的组别里表现也有明显提升,但英语被试却没有。说明德语母语者会不自觉地跟关注目标。说了这么多,是想强调,语言本身对我们来说是提供了一种知觉模式,知觉的形成作为认知的基础,对思维、对情绪、对动机与观念的形成,对我们如何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种种都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果只会单一的模式,可以说既丧失了体验更多认知世界看待生活的可能性,也与太多优质的人类智慧失之交臂了。

  ——11心理凌玖




英语学习之“用”,是拥有看到更大世界的机会




我是蛮讨厌英语考试的,但是对英语并不反感。学英语最快乐的日子是跟一个网课读完一整本英文原著《哲学的故事》。后来就有了信心再去看一些英文原版书,读研的时候会看英文论文(非英语专业),觉得真是会打开很大的世界。               

——06财管张珺

 

应用也是语言学习里重要的一环吧,我常常觉得英语应该作为一门语言而不是一个学科,就像我们学说普通话一样。语言重要的作用在于交流(如果不是做什么研究的话),而不应该是机械的背语法,学课文,考试。 最近在看小王子的英文原著,感觉比起看译本更有感觉,也更有收获。

—21法学王紫茹

 

一开始看英文原著是为了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带着功利性的目的,但是读着读着会发现不是一个枯燥无聊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享受语言魅力的有趣过程。不仅仅是作者思想,就像中文里有歇后语一样,英文里也有一些俗语是中文翻译不能很好表达的,这时候看英文原著就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文意,也可以让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21法学王紫茹

 

我对英语学习的理解更多,给予一种选择权,就好像有可以选择去读原著,也可以选择译本的权利。                                                   

——21市营王博晗

 

所以学习英语可以给你这种选择的权利,如果我们不再学习英语或者不那么重视英语,最后我们可能只能选择看译本。                                  

——21法学王紫茹

 

南大朱庆育教授有一句名言:“我们当今法学界的很多创新,都是因为了解的不够透彻”,其言下之意也包含了很多舶来的学科因为翻译的问题学出了很多笑话。

——20法会杜庆元

 

感觉如果单论研究作者思想,中文和英文不能影响什么吧,海明威在看的很多屠格列夫也是英译版,感觉不是因为全球化就必须要什么都看英文了。          

——21市营王博晗

 

因为英文的应用范围和影响范围远比中文广泛。我也没有说全球化就是英文化,但我们可以先尊重这个现实。                                            

——06财管张珺

 

“开眼看世界”不等同于“崇洋媚外”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也没有好坏之分,我认为学习语言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学习别人的思维模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就不算是自己的思想了。                                                 

——21法学王紫茹

 

为什么学习了别人的思维模式再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不是自己的思想了呢?完全可以是更有层次、更完善的自己的思想啊。去学习一种不同的思维,是外语学习很重要的核心目标。比如我看很多外国人写的中国文化研究作品,就是从一个外部视角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往往会对本土学者的研究形成很有价值的参考和补充。

我觉得文化观念是物质环境、文化传统等等因素共同铸就的。语言也是一种因素,但它更多是提供了一种类似于“起始素材”的东西。就像汉语可以产生唐诗宋词煌煌史书,也可以产生二十四孝三从四德。文化观念本身会对着时代不断更新,而这种更新也必然建立在不断的文化交流的基础上。@21法学王紫茹 你是否有这样的担心:觉得“外部的”思维模式会威胁“本土的”思维模式,然后造成对“本土文化”的损害?  

                                                                                         ——06财管张珺

 

会有这样的担心,因为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就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影响有一些崇洋媚外的现象。有很多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吧,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上,会选择像向西方靠齐,比如说穿鞋要穿耐克,看电影喜欢漫威,然后以偏概全地对中国的国货和影视作品表达自己的不满。                                                    

 ——21法学王紫茹

 

“崇洋媚外”是比较严重的指控,我会更倾向于就具体的事情来分析,比如对国外的某种东西的欣赏和喜爱,表达出来,能不能就被盖上“崇洋媚外”的戳?  我认识的绝大多数(或者干脆一点,所有)穿耐克、看漫威的人也会用国货、看国产电影,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偏好,如果刻意制造“中-外”这样的二元对立然后再去贴“崇洋媚外”的标签,是一种“立靶自打”。

——06财管张珺

 

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吧,就是我们很多长辈经常会使用一个形容词叫“洋”。在我们那里,它也两层含义,一是说时髦,可能那时候很多人觉得和外国沾边的就是时髦;二是说一个人不踏实,意思是一个人总爱和外国的东西打交道就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我们中文对外教学应该还是希望把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一起传播给世界各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思维模式也是很自然的吧,但我觉得无法分说中文模式还是英文模式,不管是我们学习外语还是其他国家的人学习汉语,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应该是综合的。

                                                           ——21汉文周祺

 

  确实,学好英语,有更好的能力去认识世界,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也正视别人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21法学王紫茹


责任编辑丨张琛雅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