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杀马特”消失了吗?

发布者: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11-15浏览次数:1880

#“杀马特”消失了吗?#

遮住半张脸的刘海、七彩的发色、夸张的眼线、廉价的混搭服装、葬爱家族、火星文……你的记忆里是否也曾经有过这样一群“杀马特”?或者,你也曾经是一名“杀马特”?

2017年,导演李一凡开始拍摄杀马特。他从深圳开始,在深圳、广州、中山、惠州、重庆、贵阳、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毕节、安顺、昆明、大理、玉溪、曲靖,以及红河州,共计完成杀马特采访67个,网络采访11个。在拍摄期间,李一凡又从杀马特和其他工人手中,通过直接购买手机视频等方式,收 集了工厂流水线及工人生活录像915段。最终,《杀马特我爱你》这部历时两年的纪录片在豆瓣获得8.7的高分。本期圆桌论坛#“杀马特”消失了吗?#将以此背景展开。

下面来看看圆桌公民的发言吧。

 

留守儿童独自长大,文化贫困与认同差异下诞生的“杀马特”


其实我认为,现在的“杀马特”和十几年前的“杀马特”早已不能同日而语。十几年前的“杀马特”更多的是一种时尚趋势,而就像《杀马特,我爱你》纪录片所描述的一样,现在的“杀马特”人群更多的是趋向于工作群体边缘的打工人群,他们可能由于阶级或者生活条件,没有渠道接触最前沿的潮流与时尚,而对潮流与现在有时滞性。

——20智能财务 程昊飞

杀马特这种东西我觉得算是一种“梗文化”吧,和现在的我们会有一些专属于我们某个圈子的“黑话”,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们当事人可能觉得很潇洒很酷,碰到同类会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而其他人不了解只是他们接触的圈子不太一样,和我们现在混不同类型的圈子对其他圈子的人的行为不理解一样,这可能是一种文化认同的差异。

——18会计 顾钰炜

《杀马特,我爱你》中大部分人愿意成为杀马特一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好欺负,通过改变外形来保护自己,把头发变成了保护自己的武器。二是因为想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缺少家庭的爱。又过早的外出打工,孤生一人来到城市,他们孤独寂寞,便用这种方式来发泄自己。希望受到关注,希望可以派遣寂寞,希望有人可以和自己说说话,就算是吵架,他们也很乐意,因为生活太单调而贫乏了,他们太孤独太痛苦了。

——20国审 方雨鑫

乡镇的杀马特当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初中就辍学出来打工。和家人缺少联系,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家庭教育,认同感和存在感都非常缺失。成为杀马特,或许就是他们找到自我存在感的方式。这么做,既能震慑外人,也能帮助他们吸引到同类。李一凡拍摄这部纪录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厂工作下, 加上缺少家长陪伴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他在和一些杀马特接触的时候,发现他们中很多人不愿意见人,不善于沟通,而且杀马特其实也引发过暴力事件 。

——19 国贸 包云刚

 

发色和舞蹈,“杀马特”在用“别具一格”的生活状态尽情表达


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杀马特少女,长得不是很好看,但是因为粉色的头发和粗黑的眼线,成为了我们班非常特别的存在。她也不是李一凡纪录片里那种会变成“流水线工人”的妹子,家庭条件很好的样子,消费非常阔绰。但就是不太善于社交,谈男朋友也就是用钱砸。当时我就不是很能理解,现在想,应该是她童年很缺少陪伴,而刚好让她能感受到温情和互助的组织,就是杀马特家族之类的组织吧,所以我不建议我们把杀马特等同于农村务工青年。

——06财管 张珺

我请问各位,你们知道如何辨别乡村杀马特和贵族杀马特吗?看发色,纯色就属于贵族,而乡村杀马特,也叫野生杀马特,他们的是发色就很杂。这是一种简单的区分方式。城市就是贵族,其实一开始是因为经济实力而区分开来,后来逐渐融合了。贵族和野生,就跟漫展一样,有自己独自玩Cosplay的,也有团队一起玩的。

杀马特之间的较量大多时候是看舞蹈,舞蹈一般是爵士和街舞的混合。还有一些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跳,他们追求舞出自己的真实,或者说是展现内心。你们可以注意看一下杀马特文化下沉的地区:西南地区。再注意看民族自治区。传统的民族歌舞艺术和一种摇滚,朋克文化的碰撞,我们西南地区还是比较保守的。

——20法会 黄中璞

 

杀马特其实和非主流是分不开的。什么是非主流?就是不同寻常!那时候刚刚全民盛行QQ.那时候的年轻人终于尝到了网络交友的乐趣,对QQ聊天和空间日志乐此不疲,年轻人的表现欲从非网络时代压抑至今一下子爆发出来!再经过第一届的网红们,横空出世,放荡不羁、独一无二且叛逆的造型和独特的语言及处事风格终于如大爆炸一样席卷开来!

——19数学 赵永燕

所以其实杀马特内部也有一条歧视链。

——19税收 孙明海

 

当个性需求与“主流观念”相悖,“杀马特”在网络围剿下选择隐退


我觉得“非主流”不是什么贬义词。不一定要主流才是好的。

——06财管 张珺

所谓的主流和非主流其实都是一种偏见,他们选择了一种认为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却因为大部分人的认为而被迫改变。

——20国审 方雨鑫

13年以后社会上普遍认为杀马特是一个低俗的东西,很多杀马特都被打被特殊对待,他们大部分都放弃了杀马特,也因为低学历没有工作经验只能做一些很累的体力活。

杀马特想逃脱主流社会对他们固化的印象,但这种偏见扎根在我们的思维里,就像我下意识觉得杀马特、非主流是一种贬义词一样。

——19税收 孙明海

杀马特创始人罗福兴说,“他们已经活在另一个空间,因为一个普工永远不可能有上升的机会,但玩杀马特可以变成“贵族”,即使这种身份是虚幻的。” 杀马特体现的是一种反抗精神和自我保护,联结社群的一种方式。

——17金融 周禹萍

有杂志采访过杀马特群体关于为什么选择杀马特装扮的原因,对方的回答很简单,好看。他们与进入城镇务工的年轻人重合度较高,这类年轻人可能缺乏足够的学识和成本去表达“好看”的概念。要低成本包装自己,“杀马特”的奇异装扮可能更容易吸引人的关注。

——20法学(监察方向)覃郓铎

杀马特是一种怪诞的形象,也就是搞怪。造成一种形象冲击,希望吸引人们对他们的注意。对他们所坚持的一些东西的注意,比如说他们的舞蹈。这种文化主要也是针对一些叛逆青春期的青年,也是他们对于生活叛逆的一种表达。我个人是那么理解的。

——20法会 黄中璞


“杀马特”未必在坚持一种审美主张,他们也许是渴望被认同


其实也不排除这样的因素,他们觉得自己其实很潮,觉得自己很酷,好像能够收货别人的眼光和注意,他们觉得很满足。然后做着像尬舞、发火星文这样看起来很“厉害”的事,让人不明觉厉,让大家去发现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他们觉得生活就是要酷,是要随时随地的歌舞,是要放开自己的自由,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杀马特就是想抗争,只是说每个人抗争的东西不一样。因为他们想要表达这种诉求才走到一起。我也不排除有人觉得很酷才加入的,后来就被整成什么洗剪吹文化,搞得乱七八糟。所以很快这种形式的表达就消失了,因为这种抗争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它不能改变你的生活现状,也不能给你你想要的。

我成立家族,不就是想告诉你,有人和你一样在坚持吗?

——20法会 黄中璞


比较好奇的一个问题:我假设大多数得杀马特是通过媒介接触和模仿来习得这一套文化的,比如在类似qq空间这样的社交媒体上,这种早期阶段的接触、模仿或学习(转发相关内容或发自拍之类的)可能会遭受他人(熟人的批评或鼓励,那么这种社会评价会产生什么影响?具体一点是,我想知道批评或质疑会不会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表达。

原来也确实没在线下生活见过严格意义上的杀马特,但是同龄人确实很喜欢用这种标签。然后发现这些标签的使用范畴远远超过它原本的内涵,就像是一种警告一样。一种审美的规训。

 

——16新传 林子禹

说到审美的话,我们不妨先聊聊看什么是美的。我觉得美的事物可能就是我在一堆事物中做出取舍,留下的我需要的那一部分。所以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会完全相同,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总有一些东西会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审美的目的还是在于取悦自己。

——19国贸 包云刚

如果从现在的主流审美视角看“杀马特”,你会觉得它低俗,但是想想它的时代意义和群体象征,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cosplay、嬉皮士朋克不也有类似杀马特的造型吗,如果我们能接受前者为什么不能接受后者呢?

——17金融 周禹萍



责任编辑|廖舒旖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