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自我”只在不断延伸的路上

发布者:张珺发布时间:2020-05-24浏览次数:1242

摘要: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Bob Dylan《Blowing in the wind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之为人?——鲍勃迪伦《随风飘荡》

 

1.成长,是一边自省,一边接纳

 

我认为自我接纳不同于“不同上进”,自我接纳表面上是接纳自己的缺点,其实实际上也包括接纳自己的优点。能确认,悦纳自己的正面价值,不因自己的优点而自满;也能接受自己的一切,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19审计毕馨艺

 

想起高中班主任说过 “善于打自己巴掌的人走的更远”。有时候自省与自我批判未尝不是一种明确自己方向和看自己所走的路正确与否的好方法。

——18国贸 张久森

 

我觉得,自我接纳就是不去隐藏或者逃避真实的自己。就像我知道自己懒惰,并不会去否认这一点。在这个缺点并不严重影响生活的时候,不因为别人觉得懒惰很不好,而刻意的去伪装成勤奋的样子。

但接受真实的自我,不等于不去改变。如果自己认为某个缺点很影响正常生活,去改变,那只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符合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否认怀疑自己。

——19会计徐加佳

 

自我接纳,我觉得不是你认为能改变什么而去改变,而是知道了不能改变的顺其自然,也不是不自信吧,就是换一种态度去接受难题。

——19财政朱宇双

 

我觉得成长就是不断和自己和解。很多你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很难很难,有些事情你可能做不到或者不适合。

——18财管王世妮

 

与大家分享陈海贤老师《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的一段话:“有一个词叫“刻奇”,就是为了和别人的情绪保持一致,刻意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我看来它的本质就是一种模仿。比如,一个人因为身边的人都被感动了,他就觉得自己也应该一起感动。虽然没有真的被触动,但他还是表现出感动的情绪。这就是对感动的模仿。

“可是,这种模仿并不是简单的“我知道自己的想法不是这样,就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表现出别人期待的想法”那种模仿,甚至在我们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前,这种影响就已经产生了。也就是说,“自我”甚至来不及形成,就已经被外在的“应该”规则所替代了。自我成了“应该”规则的表达工具,而我们还以为是自己这么想,这么感受的。可是,疑惑会一直都在,当你不认同某种规则,但迫于某些看不见的压力不得不屈从时,你的内心会产生一种分裂。这种分裂不是让你觉得自己被压抑,而是让你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是很多人不停寻找自己的原因。”

——06财管张珺

 

2.更包容“自我”的环境,有更接纳“自我”的可能


 我偶尔还是觉得当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我的时候,是不是还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一直希望自己被需要,恐惧自己不被需要,所以没有需要也会努力制造需要。但是有的人接受了,有的人不接受。

——16新传林子禹


我觉得学会自我接纳不是只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的。陈韵如假扮黄雨萱,也是因为她想拥有友谊、有陪伴,但是班上的同学看待内向是“阴沉、可怕、不好相处”,甚至如果没有莫俊杰理解如何和内向的人相处,开朗的李子维会接近陈韵如吗?我们很容易被开朗乐观的人吸引,也许因为被“正能量”“积极阳光”这样的话一直影响吧。

——16褚欣欣

 

我挺喜欢的一个艺人,前几年就是抑郁症自杀了,他当时其实一直在接受抑郁症治疗,可是他的心理医生一直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你看比你辛苦的人多了,你有什么好抱怨的,你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你只要自己看开了,慢慢就好了”,他后来在电台提到了这个,说安慰别人最差的方法就是这个。

——19会计丁澄

 

就我个人而言,只要是父母的评价,我都会一定程度的顺着表现出去,即便我觉得不太对。我觉得这种行为对双方都有利,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就目的而言,我们顺着父母的评价能让父母肯定自己(指评价),而孩子也能受到肯定,这是正向的循环。

——19电商郑豪益

 

最早开始看国外电影,最好奇最惊讶的就是,原来可以那样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坦然地接受他人的赞美……不用担心随之而来会有批评和否定。所以我觉得我们真的是需要更多地去练习表达和反馈。我觉得“认识自我”并不是说就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顾影自怜,而是需要整个社交环境都鼓励表达、给予正面的反馈。之前流行过一阵子“夸夸群”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我觉得那个也是一种正面表达、正面反馈的尝试,但太刻意了反而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还挺可惜的。

——06财管张珺

 

所以一般欧美人也比东亚人更自信,在硅谷,华裔也被自信的印度裔比下去了,科技公司中高层有很多印度裔,但华裔很少,基本上每个说过英语的公众人物都会被嘲英语,比如江疏影,王源。但他们讲的明明比印度英语好很多啊。大一选班委的时候,最热门的是有点摸鱼的心理委员,十几人竞选,反而班长只有少数参选。让人感觉在校园集体环境里,奋进就是原罪。但这种想法特别不利于职场晋升。

——16市营曹圆源


3.隔离亲密关系对“自我”的伤害

我小时候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我爸妈在外人面前批评我,尤其是那种纯客套式的批评,“你家孩子多好多好,我家这个,唉,操心死了”之类的,如果我对此表达不满,他们还会说我“经不起说”“不虚心”。所以我就一直不喜欢参与父母的社交,总觉得自己是他们的工具人。也和他们朋友的孩子一直关系比较浅,明里暗里总觉得互相是竞争关系——现在才发现其实根本没什么好比的,每个家庭根本不一样,现在大家虽然还能再朋友圈互相看到,但在社交话题上面很少能有交集了。总而言之,从小长辈之间用孩子进行攀比,给我留下了挺大的伤害:看见同龄人就先想着自己哪里比ta强,不能输——但其实这样就让自己完全被那些非常有限的标准所禁锢了,真正自己的特点反而被掩盖。自己独立生活独立社交之后,慢慢意识到这一点,才转而关注自己、肯定自己。

——06财管张珺

 

每每以为自己还不错的时候,就总会想到这些更优秀的人,便突然觉得自己也不过如此,自信瞬间被扑灭。而我也向父母吐露过,可得到的答案永远是:“傻儿子,你其实很帅啊,很优秀啊,你也不差!”之类的鼓励,听久了,便觉得愈发敷衍。我每天也照镜子啊,可是从未觉得自己帅气;我也每天学习啊,可是从未觉得自己优秀,只是不差。其实自己也懂得很多道理,什么生命在于拼搏,而不是怨天尤人;悦纳自我等等等等等……可是,自己也很少有怨天尤人,只是经常有种感觉:你的人生就这样了,不自信、拧巴、纠结,这会让我错失很多美好的事,但自己就是摆脱不了那种情绪,自我否定的情绪。

——19汉国教谢昊伟

 

经常被父母否定被怀疑,其实她们没有说“你不行”这种话,但是她们经常用批评的语气提意见或者说谁谁谁做得更好这种话。我的父母确实给了我很多成长的意见,但是也让我觉得“其实我做不好,我不如别人”,让我越来越自卑。我现在特别羡慕有些小孩的父母可以和他们一起做一件事情,一起找到可以做的更好的办法,一起找到做的不好的原因。

——17文艳

 

我觉得父母对我的评价如果是建立在对我所做出的努力上,我就会很开心。如果是什么好看、聪明……之类很多关于先天的的东西,我不仅不会开心,还会觉得自己干什么都没用、不能被肯定。

——06财管张珺

 

我小时候遇到夸奖就会很开心,结果被老师和家长说骄傲,教育了很久人外有人之类的。之后我遇到夸奖就会反问千万遍,我真的有这么好吗?现在就是真的吗谢谢哈哈哈哈哈。

——18财管王世妮

 

我前任跟我妈差不多,就是很爱打压,不会夸人。他自己说他觉得好也不会夸,那些怼我的话就是表达感情的方式。其实那段时间我的自我认同感很低。我希望他改,但是这已经是很多人日常的表达方式了。

——16金融田香雪

 

自我否定会让自己变得焦虑、不安、怀疑。我时常处于一种是不是没有人喜欢我我这人是不是特别不讨喜特别糟糕的不安当中。所以我需要索取宠爱,我需要不停的确认,不然会很焦虑。

——16新传林子禹

 

我也是这样,会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就对自我产生极大的怀疑,我是不是不好,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然后就觉得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就很自卑。

——18财管王世妮

4.自己的行为,由自己的信念主导

曾经一度觉得自己不够好而自卑自闭害怕社交拒绝社交,直到确诊抑郁症觉得自己的状态不好,慢慢学会夸奖自己鼓励自己,我相信我做的每一件事我做的是最好的,但是下一次我可以做的更好,我每天都是最好的自己也每天在变成更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是一种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自我接纳。虽然现在每天也都很好,但是还是羡慕以前的自己,用最大的声音说最自信的话。

——17文艳

 

我觉得,改变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如果那个人根本不在乎我的话。我觉得还是不要太在乎不在乎我的人的想法,自己会比较轻松。

——06财管张珺

 

 

责任编辑|廖舒旖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