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在消费中更好地认识自己

发布者:张珺发布时间:2020-03-15浏览次数:917

#消费#“买买买”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常态,购物好像已经和消费划上了等号,所谓的消费就是单纯的购物。而有观点认为:“我们每一次消费,都是在为我们想要的世界的投票在你们看来消费又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消费又是为了什么呢?

本期圆桌论题之#我们在为一个更好的世界消费吗#于3月12日下午3:00开局,让我们来看看圆桌骑士们的发言吧。

以下为南青君整理的本次发言:


购物是消费,消费不限于购物


1.我理解消费就是“花掉,散掉,用掉”,没有收益,或者说获得了一些东西(比如快乐)不能直接再进入交易的循环。我觉得购物是一种消费,但它是使用货币来获得一个物品。但消费并不仅限于购物,因为“注意力”“精力”“时间”也是可以被花掉的,用它们换来东西的过程,也是消费。(06财管张珺)

 

2.在心理学的角度看,除了所谓的趋从行为,消费欲旺盛也有可能是一种疏解压力的方式,只不过这种方式的成本比较高。(18法学李炎希)

 

2.我花钱“买了”我喜欢的明星一句回复,“买了”生活的舒服,如果这些获得的虚拟东西也算是物的话,那么消费就是购物。(19信用管理邓昊旻)

 

3.区别其实还是购买的欲望:主动研究产品性能指定品牌和型号购物、看广告前来购物、享受闲逛买买买的乐趣,就是三种不同的购物层次。其实消费的最大目的,就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09朱朱)

 

4.如果仅仅把边界定在获得商品这一行为的话,那么购物就是消费。如果从广义上看,我今天消耗精力参加了这个讨论,也可以说我消费了我的精力。(19信用管理邓昊旻)

 

莫被消费所限制,要在消费中了解自己


1..学市场营销的我,认为任何商品,哪怕它再贵,都是商品。可以喜欢,但没有任何东西非买不可。前几天某女星“不会用香水的女人没有未来”的香奈儿广告词被骂上热搜,就是因为商品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定义人,限制人的。“每个女生都要有一只香奈儿”这句话说白了就是站不住脚跟的广告词罢了。品牌在用户心中植入了高端奢华的感知,值钱的是品牌,是买了就能拥有贵族身份的错觉,而不代表这个化妆品真的值这么多钱。16市营曹圆源)

 

3.我觉得大部分的消费都是因为生活中的需求 在正常范围内的满足生活所需的消费就可以称作理性消费 但是有些消费是因为攀比心理或者是从众心理引发的 这些并不是因为自己生活需求而产生的消费就是盲目消费。我们提倡为一个更好的世界消费,但这并不代表可以随便消费。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消费市场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都是推动市场运转的一股力量,所以正确理性的消费才应该成为我们消费者共同的目标。(19 国审 郑艾薇)

 

4.就消费行为本身来说,我觉得要说它能为“塑造一个新世界”来投票,有点自欺欺人,我觉得商品消费更像是一具脆弱的铠甲,这行为确实会带来“我在塑造自己想要的世界”这样的快感,但其实它更像是建造一个可以在外界狂风暴雨时短暂栖身的脆弱的木屋。(06财管张珺)

 

5.消费可能还要分“行为定义”,和“结果定义”。我就是花钱买个高兴,这就是行为消费,我花钱是希望以后有更多收获,那就是行为投资。但是投资有可能打水漂。消费有可能会有意外收获。(09朱朱)

 

6.在消费其他东西的时候我没有改变世界的感觉,但是在女权淘宝店买东西的时候,我确信我能有微小的改变。因为女权淘宝店的店主做了“女权徒步反性侵”,帮助尘肺病女工等公益,我希望让她有点钱赚能活下去,继续做公益。(16市营曹圆源)

 

7.人做啥,都在进行交换,这个行为都具有一定经济的性质。但现在的人们可能倾向于“消费”这一话语,因为与其注视自己的付出,不如注视自己的所得和占有更容易获得愉悦的体验。 很多需要都是被制造出来的,然而就算是本来没有而被制造出来的需求,也不好说它就是坏的。(16广电林子禹)

 

8. 我觉得消费也是一个了解自我的好方式(而且是门槛最低的方式),年轻时候总要经历一段「乱花」的过程,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撒。而且不趁年轻没钱时候用小钱造作,等往后有点钱了,再造作就赔得更大了嘛。(这里并没有鼓励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的意思,珍爱生命远离各种名目的奇怪校园贷)。(11心理赵梦玖)

 

9.所以我们才要去发现——我们消费所追求的,到底是外界给予的标准,还是经过我们内在思考和权衡的“选择”或者“妥协”?(06财管张珺)

 

警惕消费自由的幻觉,远离透支消费


1.边芹老师在《被颠覆的文明》里就写过,古代奢侈品普遍指的是金饰、玉器、古玩等本身材料、制作工艺就具有很高价值,日常可以用来装饰,战乱方便携带,碰见财务紧张时可以卖掉回笼资金,本身具有装饰、艺术、保值等功能的物品;现代的奢侈品商通过广告轰炸偷换概念,将奢侈品本身的保值价值去掉,宣传品牌本身,给人灌输一种“用XX品牌=提高生活质量=人前显贵=迈入上流社会=面子=优越感”;平心而论现在很多所谓的奢侈品,扣除材料本身和手工价值后还不及卖价的一个零头。我身边就有几个小女生,每天朋友圈发着“致敬coco香奈儿,尊贵和典雅才是为女人准备的最好礼物”(此条非广告,就是日常心情)(香奈儿=尊贵典雅就是广告轰炸灌输的思想,我一直认为一个东西的价值取决于你的看法,你认为值多少钱对你而言就值多少,人类能为虚荣心和优越感埋多少单,奢侈品商和广告商是唯二两个试探到下限的。19会计钱心怡)

 

2.我最早对购物消费这件事敏感起来,是很多营销号在主张“‘包’治百病”,我很好奇为什么“你拥有了这个包你就会快乐”这个话术,会被那么多人所接受?(06财管张珺)

 

3.消费主义陷阱体现在煽动你的购买欲,比如steam上的-50%,-80%,错过今天再想买就要多掏钱……还有就是那些绝版、限量版……比如有的人抢不到樱花猫爪杯,感觉要后悔一辈子。(09朱朱)

 

4.我理解的消费主义陷阱好像和中产阶级联系在一起。他们中的一部分确实攒了点小钱,但大投资实现阶层跨越玩不起来,又不甘心做普通人,只有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16市营曹圆源)

 

5.人应该更多的购置资产,而非消费。避免消费主义陷阱,最重要的其实是避免过度的透支消费吧。中立一点的意见:不做生意不建议透支消费,毕竟一些做生意的需要养信用卡,提升额度pos刷出来周转。09朱朱)

 

消费场景中的女性议题


1.关于 消费争议常常集中在女性身上这一现象,我非常不服。为什么女生买化妆品就是被消费主义洗脑,男生买键盘就是理智呢?一些男生买了iPad pro还是看爱奇艺罢了。我觉得说白了还是女性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不够大,男权社会合理化男性消费,而鄙视女性消费。(16市营曹圆源)

 

2.我查了一下资料,“女人是天生的消费者”这句话追根溯源的话,可以回溯到18世纪晚期的欧洲,当时欧洲新兴的中产阶级刚刚通过商业手段获得最初财富,如何合理地花掉这些钱,购买商品让自己显得更体面,就成了一个挺核心的问题。当时,在伦敦、巴黎这样的国际大都会,判断一个职场男性是否成功,很大程度是投射在他的妻子身上,所以,作为家庭中丈夫的“从属品”,女人穿戴什么、喷什么香水,这些琐碎的消费行为就体现了这家男主人的经济收入。(06财管张珺)

 

3.为什么要把消费贴上性别标签呢?男性难道就只能买电子产品?女性难道就只能买化妆品吗?难道没有女性说会去购买电脑游戏机耳机键盘吗?(19信用管理邓昊旻)

 

3.把消费品贴上性别标签就不合理啊。(14财政朱清)

 

4.Chanel是个女性气质重的品牌,Tom Ford也许就更接近精致的男性(单指服装类),所以其实这只是品牌面向的主要市场的差异。(18法学李炎希)

 

5.实际上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本身就被视作为归属于男性的一项重要的财产。在男性看来,女性不是不可以为消费而支出财富,不是不可以装扮得漂亮,但是女性以及其为消费而支出的财富本身就被视作为男性或者夫权家庭的财富或潜在财富,因此女性在消费方面的挥霍尤其容易受到关注和批评,被许多男性假想成一种潜在财富的流失。就比如“败家娘们儿”,败的显然是男主人的家财,虽然可能是女性自己工作赚来的钱,作为整个家庭收入的一部分,但是家庭的财产被看做是由男性支配所属的。(16 广电林子禹)

 

6.我觉得“女人的虚荣心”作为一直以来被市场营销从业者所关注的重点,其实也是这种“女人是男人的面子”的从属关系所造就的。慢慢这种逻辑本身也代替了很多实际的需求,比如情人节男生一定要给女生送礼物什么的。前两天3.8节,我们做了一个“我作为女生感到自豪的时刻”,有人回复“可以收男朋友的礼物”,我真的是有点好气又好笑。(06财管张珺)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