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不一样的烟火”,应该如何绽放?

发布者:张珺发布时间:2018-04-28浏览次数:1054

413日晚,新浪微博发布了一份“清查公告”,称将集中清理“涉黄、宣扬血腥暴力、同性恋题材的图文及短视频”,此举被解读为“公然‘禁同’”,遭到大规模的网友反对与攻击。

415日,《人民日报》旗下“人民日报评论”发表《“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提出:

1、同性恋是正常性关系,同性恋者依法享有公民权利;

2、微博将同性恋内容与黄暴内容相提并论,视其为“非正常性关系”,引发舆论虑,是微博处理不当;

3、严肃否定一切将性倾向作为“卖点”,衍生低俗内容的行为。

 

南审青年圆桌话题之#“不一样的烟火”,应该如何绽放#425日下午三点准时开局,吸引了351位圆桌骑士前来进行热烈的讨论。

今天,南青君将大家的发言整理如下。

支持or反对,你是怎么看的?

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同性恋应该享受平等。

 

我对于同性恋是一种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觉得同性恋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同性恋是一种违反常规的现象。就像《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一文中所折射出来的现象一样,它是一种与人们的习惯相冲突的事情。同性恋没有错,只是性向与常理不同。但是对于这一种现象的接受程度,在我看来,我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我不是很能理解同性恋人的想法与选择,这是他们的自由,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但并不认同这一选择。

——17 赵文娜

 

同性恋是正常的情感关系,不应当受到歧视甚至是封杀。在当代社会,不管是同性恋这种情感关系,或者是以同性恋为主题的小说,漫画,视频甚至是电视剧,已经普遍存在,可以说已经是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且已经被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我们可以不接受同性恋,不理解同性恋,但是同性恋有它存在的权利与自由,我们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抹杀它,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希望人们能够给每一种有存在价值的文化所存在的空间。

——17 朱梦茹

 

就我而言,我并不反对同性恋,但不代表我也支持同性恋。不管他(她)是否是同性恋,只要他(她)们彼此相爱都是值得得到我们尊重的。罗素曾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世界本源。爱不分性别,恰如那篇文章所说,人类最宝贵的情感,本就是在性别界限之上。我们不能将涉黄涉暴的同性恋行为故意作为卖点,博人眼球。它并没起到良好的社会反应,相反它会教坏小朋友。人人生而不同,性取向不同不是我们排斥他(她)们的理由。而且同性恋的人所占比例不是特别多,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少数人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性取向。

——17 蒋茜

 

我一直在抖音上关注一位LGBTQ人士,他不仅拥有幸福的家庭,还拥有两个可爱的儿子,我对他并没有感到排斥,甚至有敬佩之心,但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有很多人,会对他们投来异样的目光。

 

我不是LGBTQ人士,但我对于同性恋保持中立的态度,我不能接受渣浪上删除耽美等文章并认定其为黄暴小说的行为,就如有一些小说如《洛丽塔》等一样,虽然内容涉及伦理道德,但是它仍旧被视为著作,更何况同性恋是非常正常的,微博这样一锅端的做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作为一个言论平台,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发出,而不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而将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全盘否定。

 

我认为,国家对待LGBT的态度应该同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一样,不鼓励但是也不反对。因为如果一个社会拥有太多的LGBTQ人士,也会迎来很多的问题,生育后代便是其中之一,这同人口老龄化一样严峻。所以,我认为同性恋不应该被歧视,应该被正视,但是也不能被鼓励。同性恋者们应该被尊重,恋爱自由再也不再是局限于否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7胡玥

Love is love.他(她)们的选择应该被理解支持。

 

关于同性恋,我个人认为,这作为一种情感,不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打压,就像看到过的一句话“Love is Love”。其实就感情而言,谁管你同性异性,感情的本质来自于精神上的舒适,而不是肉体的追求。

 

但是就目前而言,有一些现象已经过分的夸大,过度的强调同性恋群体的权益,甚至于有些开始歧视异性恋的趋势。而且目前的一些情况是,有些同性恋者完全就是看颜,并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可言,这似乎就有些可笑了。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也不止一个,总是生活得小心翼翼,好像怕被别人当做另类,总是想藏着自己的想法,而去装作和别人有着一样的习惯与爱好,我知道他们的路很难走,被社会的接受度也不高,他们对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会因为家庭环境或自身性格而不同,但我也会尽我所能的去支持他们,毕竟这本身并没有错。

 

我觉得每个人的认知都极其有限,对于多元化我们应该保持有开放的态度,不应该以己度人,而对于与己有异的人和事就保持批判打压态度的是有那么一点愚蠢。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性思维,我们要会用逻辑思维而不是私人偏好去看待事物、人云亦云,比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比如用个例代表群体是典型的反智,比如性取向与肤色一样根本不应该存在于对一个人的评价体系中。

 

这个星球上有870万种生物共存着,“人类还没有在自然界里发现任何一种没有同性性行为的动物——除了那些根本连性都没有的,人类至今也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所以你看,同性伴侣并不违背自然规律,所以我说,我们也不应该违背自己的内心。

 

Love is love. 

 

爱已难得,我们就不要再去分类了吧。

——17 陈晓信

 

我是一个LGBT人群支持者,身边有很多人都喜欢着和他们性别相同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享受爱情的自由,我尊重并且支持他们的选择。

 

虽然我们这一代已经开放了很多,但是同性恋群体还是被很多人质疑批评甚至是谩骂,我不仅一次在微博上媒体上看到“恶心”“反人类”等字眼,还有一味地反对同性恋的人群,都让人看了以后挺心寒的。

 

而且我针对LGBT群体和支持者有以下看法:

 

1.性向不同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理由,不管怎么样每个人都要对爱情忠贞,对对方负责。

2.对于网上“同性才是真爱,异性恋只为了繁衍后代”这等一捧一踩的言论觉得幼稚可笑,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每一种爱情。

3.支持同性恋不意味着可以影响他人,前几天微博爆出一个女生家教给自己教的小孩子传播同性恋思想,这类行为让我觉得非常过分。

——17 雷晗玉

 

LGBT需要的是秩序建构。

 

我个人不支持LGBT,因为我觉得LGBT需要的不是支持,而是群体内自发的秩序建构。“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式,在我看来是一种误导,远不如“你是排斥还是包容”有意义。

——06 张珺

“恐同”、“反同”现象为什么会产生?

我认知同性恋的存在已经很久很久了,所以我常常会忘记有人会认为同性恋是不对的事情。由此我发现同性恋支持者和恐同者并没有共同的话题,双方完全不能沟通。这也是白左女权有的相同的问题。

 

有一种论调,说现在的恐同者可能都是年纪大的人。所以我们只要等这一代人失去权力,世界就是大同和谐的。但是事实就是,有一种幸存者偏误,同性恋支持者激烈的发声,恐同者内心的价值观没有改变。在我们的年龄段,这一大量接触“腐”“宅”文化的年龄段,也依然有很多恐同者。可能占到50%之多。而且他们会继续传给下一代。

 

他们不是不可改变的。我相信不恐同的各位90%的父母都是不接受同性恋的,但是大家的观念也一步步改变了,从不接受,到接受,到理解。所以消除恐同的重点,在于沟通,双方都要尝试互相理解。

——16 曹圆源

 

现在有人反对同性恋,他们的理由在我看来有:

 

1.违反人伦常规.

2.有人有些不恰当的行为让她/他感到厌恶。

 

对此我认为:

 

首先,何为人伦常规?不就是大多数人所认为是对的事情吗?但是这个所认为的事情一定是正确的吗?在我们古代,愚孝愚忠是正确的,甚至是大家提倡的,所以它是当时的人伦常规,但是现在呢,我们不都视其为错误的吗?所以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违反人伦的事情,不一定就是错误的,因而,不能用同性恋违反人伦常规,就说它是错误的。

 

其实,一提到同性恋者,有人就会自动联想到,艾滋病、滥交等词,但是我想说,艾滋病和同性恋并没有等同关系,这个是完全可以科学证明的,再者,滥交,其实是用一小部分人的问题来否认全部,而且说穿了,男女之间也完全存在啊,只是人口基数大罢了,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推论不太合理。

——17 陈婧文

“耽美”题材图文和同性恋之间的关系,你怎么看?

同性恋题材文学也是为了表现爱的。

 

我觉得耽美就是一种特殊的女性文学,跟同性恋关系不大。就好像琼瑶言情跟异性恋关系不大一样。

——06 张珺

 

我不是同性恋,但是我觉得同性恋在我们这一代的接受度挺高的,周围也有人是同性恋,但是他们有的比较低调,不希望获得别人过多的关注,有的比较大方,很自然,可以跟我们开开这方面的玩笑。对于耽美作品的话,这个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也看过这类的许多作品,但我觉得它本身和言情文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讲两个人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关键在作者的文笔好坏吧。

——17 陆海青

 

社会上有三派人,第一类人极其反感同性恋者,甚至认为他们心理有问题,用大肆批判来展现自己的正义感。第二类人感觉很稀奇,用隔岸观火看着一场场闹剧的发生,有时觉得这类题材的作品挺有意思,所以说:“我们要理解同性恋。”但事实上,不少人不过是冲着高颜值、猎奇心理、大段污屏段子去的。然而,他们的包容和理解仅仅停留在屏幕前,键盘上,只是处在最肤浅的认知接受阶段而已。第三类人是极其寥寥的真正理解同性恋人群的人,或许他们本人也有同性恋倾向才使他们被归为这一类,他们都是希望同性恋得到祝福的普通人,每天也都为了生存而努力。

 

同性恋题材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在去年年底大火,人们为什么会被这样的故事打动,不过是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爱情的原型”——不沾染任何功利色彩的,不可能有结果,超越一切琐碎、经验、世俗、牵绊的,一种纯粹想彼此靠近的爱欲。

 

柴静在《看见》中说:爱情,应是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一个器官的反应。

 

所以,求同存异,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理解,给这些人,他们和我们没什么不同。

——17 张铖

我也看过柴静《看见》里面关于同性恋的采访,下面是让我很感触的一段话

张北川说他认识一个接受这种治疗的人,最后的结局是出家了。

“你再也不会有选择同性恋的欲望了。”

“你再也没有欲望了。”

“你好了。”

——17 陆海青

 

耽美并不可怕,以“卖腐”吸引目光才可怕。

 

首先,我想说当我们把同性恋这一群体分离出来,无论站在什么样的立场,都已经将它特殊化了。

 

四月十三日十八时五十五分微博根据《网络安全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清理。清理内容第一条就是宣扬同性恋题材的漫画及短视频,包含以下内容∶腐、基、耽美、本子。底下的评论有支持这一做法,也遭到很多强烈的反对。其中一个观点是,我们国家是不是又要开始封杀同性恋了。

 

我想说的是微博封杀不等于我们国家这个社会封杀,《人民日报》在四月十五日发表文章“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就像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说∶“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总是让人敬重。”与此同时,“跨性别第一案”终审宣判,一方面我们看见国家和社会意识的进步,一方面LGBTQ追求平等的运动并不因为这一胜诉就走向终点。还有《寻找罗麦》终于过审,能够在国内上映。

 

微博清查的耽美题材,耽美是什么意思?耽美是由日文引申,原意是唯美主义。我大概是初中开始接触这一题材,到现在已经看了不下百部小说和漫画。耽美、腐并不可怕,“腐癌”才可怕,仇女、男尊女卑的思想肆意生长。还有很多年轻人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进行“卖腐”。我个人是很难接受的。但也有许多好的文学作品比如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肖像》,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还有北野武主演的《战场上的圣诞快乐》和最近的《call me by your name》。我希望不是支持同性恋,是支持平等。以及不要看到正常的感情,就提出女权或者白左。

 

——17 卞钰鑫

在国内,未来LGBT运动会如何发展?

中国的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是否可能实现?

 

我提个问题,我看了各位的发言,对于当今社会上的同性恋大家基本上都是持一个比较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几乎没有人对于“同性恋”表现出歧视或是单纯批判。那么我的问题就是在未来,全中国允许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是否有可能?

——17江苏大学 金夏卿

 

我个人不赞成同性恋婚姻。因为婚姻这个制度太古老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为异性生殖繁衍服务的,而且相关法律也大多是为异性结合量身定做的。我更希望的是婚姻制度本身的消亡,或者在现有婚姻法律体系之外,为性少数伴侣制定更为合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06 张珺

 

我觉得法律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不要太早的有积极的作为,毕竟它是用来规定社会的最低道德底线。通过暂时的法律上不作为,法无规定视为默许的方式也算是一种肯定吧。否则带来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紊乱。

——17 杨张星

 

我觉得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同性恋者,和女性结婚,然后对于自己的妻子不管不顾,甚至连妻子都不知道他们是同性恋者,我们应该给他们一种社会环境,让他们勇敢做自己,而不是蜷缩在角落,甚至伤害别人。

——17 胡玥

 

 造成同妻悲剧的那些人,首先是道德败坏者。这不是他们的性取向决定的。一是社会压力,比如“传宗接代”的压力,二是个人道德,比如觉得“随便找个女的结婚生孩子交差”,这两者共同作用产生了同妻悲剧。

——06 张珺

 

同性观念要生长在阳光下,被大家所了解。

 

就是同性这个观念,需要先得到大家的认同,才能在这个前提下平常化。

 

我有时候,听到别人说同性很恶心,就会觉得很难受,但是我不会去和别人争辩,而是告诉他,别人如何,我们不用去评价,你可以不支持,但是请不要去用语言中伤别人。

——17 张雪

 

现在LGBT群体虽然在网上看上去不算少数,甚至还有一些比较“著名的”,但是在现实世界里还是一片沉默,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原来有人会爱上同性,原来还有同性恋双性恋的存在。不管是反对还是怎么样,至少LGBT在现实里要能出现在阳光下,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17山西大学 孟懿凡

 

对于想要出柜的同学,个人建议你们一方面可以向父母提几个暗示的词汇,先探探父母的态度以及看法,但是一定不要先扯到自己身上,先观望比较好,一方面可以寻找周围是否有已经成功出柜的案例,询问他们的父母是否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交谈,给父母一种这种现象并不是十分罕见,大家也可以接受,因为父母如果反对的话,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孤独终老还要被人骂。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这种事最好自己和父母说,如果父母从别人嘴里听到的,很难保证他们不会瞎想。

——17 陆海青

 

国内平权运动影响力可观,网络博主们应该对自己的形象负责。

 

我想对于近些天有关此类事件的反响提出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与反馈。

 

众所周知的是,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影响群体行为偏好的社交软件与媒体。与之伴随的,而在其运营过程中却加速了话题的保鲜程度与可参与度。新闻事件的确具有时效性,网络传媒的发展具化了公众认知事件范围与因果,同时也让严肃话题的寿命缩短,可讨论程度不高,甚至秉承凡事都通过网络来发声就能影响决策的可笑理念让公众在现实中忽视了“列席”,我们仅仅做成了一次次的“旁听”。

 

其实之前已经有过相关发声,不知各位还是否记得国家广电总局对于同性相关影视的处理,把其他非正当关系相提并论,当时一片哗然。可再看现在,群体为群体愤慨,话题因话题腐坏,在现实中依然没有太大的波澜——这,是我感到厌倦的原因。如果严肃话题本身需要通过流量消费、评转数量以及私信讨论来维持其活性,现实也允许我们模拟《头号玩家》一样去对话题攻坚克难,话题、交流、策略等一切依赖实际的交互都就此崩坏,而这不仅仅只是形式的衰变。

 

再看中国LGBT运动的发展,知名博主竹顶针在微博上发起#我是同性恋#的标签话题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竹顶针本人我不甚了解,只是和他拥有一些共同好友,其本次行为尤其可嘉,这是值得借鉴的地方。中国由于对于言论和游行有着一定的约束与管辖,盛大的游行和聚会因此不便开展,却不影响个体的平权运动,从李银河、吴幼坚、金星女士的身体力行的榜样到如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盛,其实运动都在发生,影响力也较为可观。土壤气候不同,就不能非要像西方国家和台湾一样轰轰烈烈,搞选举、搞投票、搞游行,平权意识也不要再经常等到上层有动静了站出来发声,通俗说就是只要是针戳一下总会哎哟一声。

 

再回到竹顶针本人。我并不否认言论自由,但以他为首的同性恋博主也最起码的要适可而止,平时在微博上他也并不是一个经常搞平权的人,也并不符合时宜——经常发表大胆色情的言论在网上,给人乱交私生活复杂的感觉,并不知道这种事情为何会如此想要曝光,但的确还是有很多网友呼应,所以我说要想真正有所改观和影响,自己本身就需要为自己的形象树立负责。

 

就我看来,生在中国,没有任何严格法律上的明令禁止已经非常庆幸。视频下架不代表不可以继续在网上流通,法律也没有禁止任何大胆言论的发表,更没有说要在压抑人性的地步。有时候“做自己”并不是非常重要,甚至“做自己”一定程度上会比不做自己来得更为艰难重重,但就算如此,觉醒意识还需保持,也要时刻警惕为上。

——17 金融专硕 郑尧

文案来源 | 圆桌骑士
整理 | 周娟
责任编辑 | 朱佳艺


新闻来源:共青团南京审计大学委员会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