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刻板印象有助沟通,地域偏见伤害认同

发布者: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12-01浏览次数:949

不交往,不知地域差异



我是辽宁的,在东北三省以外的人眼里,我是东北人。网上关于东北话的段子数不胜数,我一直以为我说的是普通话,来到大学我才发现我说的是东北话。


我有几个大学同学以为东北人不怕冷,但是虽然东北冷,但是我们穿的多啊,装备齐全。他们还以为有我在,毕业后,我的室友都可以说东北话。但是现在,我还没有教会他们说东北话。不知道时间长了,他们会不会被我渲染,就会说东北话了呢?

—— 19 审计 毕馨艺


都说江浙富,据我了解新中国刚成立时,浙江是很穷的,物资匮乏,鸡毛换糖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义乌小商品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穷则思变,才有了现在浙江民营经济的发达。所以说,刻板印象不可取时代在发展只有深入了解了才有发言权不能只靠网络等渠道就片面地决断

——19 计算机 陈伟强


记得军训的时候,有个哥们来自甘肃,然后我们就聊起了大学,当提到兰州大学的时候,周围的朋友都是有点可惜,说是一个位于边缘山区的985,然后那甘肃的兄弟就解释,兰州大学在市中心,只是大家因为网上舆论和兰大的地理位置就随意跟风,认为兰大种种不好。


这也算是一种地域歧视吧。但那以后,查了许多资料发现现在的各个城市都在飞快发展,而如果不是身在其中的人,大都没有察觉到这种变化。

——19 汉国教 杨粤


早就了解到地域饮食文化的差异,但是实际经历又是发现新大陆的感觉。比如,我们能因为红烧肉是咸口还是甜口而争论不休,后来还热议不同的烧制方法。

——18 国贸 刘云涛


做为南宁人,提到广西只有螺蛳粉,我一点也不赞同 。因为广西不只有螺蛳粉,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好吃的粉  包括南宁本地的老友粉,因为储存条件等技术的限制传播范围没有螺蛳粉广,我曾经安利了很多同学来广西吃粉,哪怕就是螺蛳粉,现煮的也比泡的好吃。

——18 工商管理 李雪琪


多数是我们自身没有意识去改变,自己的家乡就是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在我们外出旅游,上学,或是工作时才会对目的地的各种情况做详细了解,否则更多的是通过电视和网络的热点去了解,离开了实践片面的认识就不可避免了

——18 国贸 刘云涛



我是江西人,我来到外地以后感觉外地人对江西要么是没有形象,要么是什么印象都没有。之前也有说江西彩礼高,南昌人凶啊啥的我一个江西人一点都没有感觉。

——19 审计 刘文婧


我来这边有人知道我是山东人后问我“那你怎么没有口音?” 我也不知道为啥山东人要有口音?

——18 审计 林芝


地域偏见来源于大众传播


作为一名贵州的姑娘,谈到地域差异深有感触,因为有些人常常会对我们西南地区有一些固有的刻板印象——翻山越岭去上学、全都住在木板房、信息交通闭塞……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没有像你们所了解到的那么惨,该有的基础设施都有只不过没有那么完善健全。

——19 人力 王帮仪


(地域刻板印象来自)很多电视剧电影,还有新闻联播……比如扶贫专题里,经常能见到我们区。比如说乡村爱情和赵本山的小品在拍摄的时候会选取地域性特色的景物,比如东北农村的大炕和房子,看多了就会觉得东北就是这样子的。

——18 工商管理 李雪琪


老师长辈中有很多会有地域歧视或者刻板印象会对学生或者后辈有一定影响。像我们上学期一位老师,下课喜欢和大家闲扯,就很明显能看出她有很多刻板印象。比如对连云港的同学就是“你家是不是卖水晶的”,对新疆的同学就是“你会跳舞吧来跳一个”。


每个地方都有素质不是那么高的人,新闻一爆,哦豁。比如河南偷井盖这个事,去年吧,河南井盖还是钢筋被偷,然后新闻爆出来,很多人在微博喊“好不容易把这个误会消除的”。

——18 方子衿



地域偏见来源于历史



刻板印象可能是几十年前的真实写照,但现在发生了变化。只是时代发展了人们的观念没有变

——19 计算机 陈伟强



我认为,对于河南人的偏见,可能要追溯到河南的相当一大部分地区曾是黄泛区,一旦黄河决堤,当地人就不得不举家逃难。难民本身就是一种人口流动,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会和地域挂钩。经过几代人的传播和渲染就会固化

——06 财管 张珺


城市化进程弥平地域差异



感觉你们的家乡意识还是挺坚固的,还能说出我是XX人这样的句子。我对此就很淡薄,我父母一个是山西人,一个是陕西人,在青海西宁结婚生了我,我五岁的时候又跟着他们到了江苏江阴。我很少谈起“祖籍”或者“老家”这样的话题,因为我觉得这些对我都没有意义。


我是一个新时代的移民,对我来说,我当下在哪里建立了最完整的社交生活哪里对我才是最有意义的


熟人社交是非常典型的农业社会社交习惯。人口流动性越弱的地方,往往就外地人少、服务业落后,社交特别依赖人情关系。


所以,真正能扭转地域歧视的除了人们不断的沟通还有就是城市本身不断的现代化

——06 财管 张珺


我是南方人但我在北方长大,所以我的饮食随了北方,有些叫法,饭菜做法都是北方的。

——19 财管 戴欣玥


地域差异应当被尊重


(和同学)出去玩的时候会一起吃饭,比如吃火锅不点辣锅的话,我会有点难受。

——18 工商管理 李雪琪


本人就是南京人,首先想说南京方言在历史上长期是主流官话。个人觉得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每个人为家乡的方言骄傲是理所应当的。


而且我对于方言的理解是不用一种方言否定另一种方言,比如我虽然听不懂吴越一带的语言,但还是愿意去了解,也一直在为传承方言而努力。

——18 金融 魏应琦



我觉得“分得详细”不见得是为了“有什么用”,而是呈现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至于我们是用刻板印象来否认这种区别,还是不断去了差异尊重差异,还是看我们每个个体的选择

——06 财管 张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文化差异是必然的,其实不一定会形成矛盾,但是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个人认为尊重差异、互不影响就不会产生矛盾,但是很多人都形成了固化思维,在原本互不影响的情况下,觉得跟自己所认知的东西有差异就很“震惊”,甚至质疑这种差异的合理性,所以就会形成矛盾冲突。


有的时候这种文化冲突是必然也是会促进社会进步的,比如清末时期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但是有些文化冲突却是没必要的,比如说地域歧视。

——17 文艳


沟通促进地域间的理解


感觉就是你外面的人在没有进去这个圈子的时候,会根据一些刻板印象给这个部分的绝大多数人立下一个人设。

——19 财管 戴欣玥


在差异化的大背景下,生活中最平常的食物,最习惯的味道,潜移默化地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可以把家乡的味道在餐桌上分享,也是一件很温馨快乐的事情。

——18 国贸 刘云涛



说到刻板印象,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可能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去过或者了解过这些地方和这些地方的人,只是凭借一些道听途说就加以发挥。或者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某一部分人而产生了固有印象。

——18 财管 王世妮


地域文化差异的存在在大学生活中显得尤为明显。一个宿舍的同学就有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各样的家乡方言,看似是给为我们的交流带来了障碍,但也可以成为增进我们彼此了解的一个润滑剂。通过交换各自家乡的文化,了解对方家乡的特点,同学之间的关系距离也被拉近了,少了一些距离感,多了一些亲切感。

——19 人力 姚可欣


我希望所有的河南人都可以对他人充满爱和善意,遇到不公平待遇或者恶意攻击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底气地勇敢地反击。也希望他人对河南人充满爱和善意,对所有的努力生活的劳动人民充满善意,在社会的恶性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一起抵制。


河南人不过度敏感,其他人也不过度解读,所有人就事论事,可能才是我们未来就想看到的。

——18 财管 周骁


其实和他们(外地人)深入交流后,你会发现,他们和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虽然可能口语会不一样,也不会影响交流。而且有些口语会非常迷人,把人不自觉的带偏,甚至想让人去学习他们的口语。他们的文化和这边的文化相互交融,也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精彩。

——19 汉国教 杨粤


警惕互联网传播加深地域偏见


我作为一个河南人,也总是在各种微博知乎抖音里面看到“偷井盖”等这种地域的偏见。

——18 财管 周骁


我觉得新媒体时代地域偏见和开放融合的观念都会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一些判断力不强的人。根据数据算法,APP会针对你个人倾向推送你偏好的新闻,将你的观念进一步加固。


同时,很多新闻下面也会有很多人以“玩梗”为名义进行刻板印象的加固,比如有人偷东西,“河南人”;比如南京发展,“徽京徽京”。如果你去和他较真,他们还会反驳说这点玩笑都开不起吗。

——18 方子衿


在来南京之前,我以为南方人没有东北人热情。但是来了我才知道,他们也非常热情,有的也是自来熟。(我就很自来熟。)所以各个地方的文化啊,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有真正的体验,只凭看网上段子是不可靠的!

——19 审计 毕馨艺


大多数人们对一些偏远地区的影响都是凭借道听途说得来,大多是不符合现实的。而且现在网上的一些小编为了点击率,怎么吸引人怎么来,胡说八道,更是给一些人加深了这样的影响。

——19 汉国教 杨粤


尊重个体差异,包容刻板印象


可能对于这个看人吧,我们班的同学有来着不同地方的,我们通常见到广西的就喊他鬼火少年,广东的喊靓仔,也没有啥矛盾的,大家都是在开玩笑,开着玩笑慢慢的就熟了,大家都能用玩得起来,我觉得这个不一定就是坏的,尤其是面对面的交流更有效

——19 财政 宁德雨


一个地方的所有人都有某一个特点是个很难的事情。比如四川人也有不吃辣的,广东人也有很能吃辣的。这种印象只不过是一种总结而已,我觉得不必太当真或者当成一种条条框框去评判他人。

——18 财管 王世妮



我们班傣族姑娘当时自我介绍: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只会一点葫芦丝。

——18 方子衿


我苗族舍友也不会巫蛊赶尸啊,壮族舍友连壮话都不会说,比我还像汉族人。

——18 财管 王世妮


我一个壮族人也不会对山歌啊,壮话只能听懂一部分。

——18 工商管理 李雪琪


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到这些“看起来似乎不太符合固有印象”的人,但是有一部分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而且还有一部分人甚至是不愿意去了解的。“你是河南人,别说了你肯定偷井盖”。

——18 财管 王世妮



每个地方可能确实有一些自己因为风俗文化或者古往今来的生活习惯形成的不好的生活习惯,我个人感觉我每次回家一个月见到的随地吐痰的比在南京四年见到的还要多,上次在火车站,大理石地砖的大厅里居然看见一个男的吐痰……


但是总的来说肯定是个体差异大于地域差距的,说不定那个吐痰的男的其实平时人很好呢,只是从小没形成不能随地吐痰的观念。没必要因为这个抨击某个地区居民的人格

——16 金融 田香雪



新闻来源:团委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