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 南审青年说:童年与文学

发布者:团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04-03浏览次数:734

上周,微博网友们对经典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进行了大量争论,争论的起因,是一位博主对删减版《海的女儿》所传递的爱情观进行了质疑,这位妈妈对自己的女儿说:“你有脑子,没有任何人值得你付出生命。”

很多网友对此都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随着新生代父母的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近年来,对于童话三观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也折射着整个社会都在越来越重视文学对人格的塑造与影响。本期圆桌话题将以此为背景展开。


南审青年圆桌话题之#童年与文学#在4月3日下午三点开局,吸引了484位“圆桌骑士”前来参加讨论。


本次南青君将大家的发言整理如下。


01

美人鱼的为爱牺牲,你认同吗?


“可以理解,他人无立场指摘”



值不值得为一个人牺牲自己,这都是自己内心的选择,无法用利弊来衡量的。不管是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爱自己的伴侣,这都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推动力,而不是去考虑付出之后会得到什么。毕竟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童话故事里的情节,童话故事是用一种浪漫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很大程度上我认为小美人鱼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

——18 英语 陈璐


很多童话故事里公主都是被男性拯救的对象,除了长得漂亮和心地善良基本上人物设定都乏善可陈,最终公主们的happy ending也就是收获爱情,这一点也被诟病许久,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部分童话故事对女性形象塑造充满了刻板印象。但是我觉得因此而说海的女儿的选择是错的就没必要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愿意为了爱情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只要她自己觉得为爱放手一搏值得,无关的人没什么立场去指摘。

——16 金融 田香雪


美人鱼的爱值不值得,她觉得幸福那就很值得,千万众人同理。爱是天生的能力,幻化成许多形式也不离根本,但好好的爱是要去学习的,爱的能力每个人一出生就已经获得,你本就是生于爱的。至于怎么学会爱,怎么善用它,古今贤人已经总结出很多了,怎么读怎么悟,人都愿意依照自己的境遇选择,没有标准,就力求不卑不亢无怨无悔吧。

——16 朱碧玉


想爱就别怕受伤害,且爱情本身也未必是所有人的必需品。

——06 财管 张珺




“这种牺牲,值得质疑”





我认为小美人鱼为爱付出生命并不值得。她与王子只见过一面,就要为他付出生命,实在是太“外貌协会”了,对他并没有任何的了解就要因为所谓“爱情”付出生命真的非常不值得。“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更何况,这个“爱情”值得质疑。

                                      ——18 市营 王婷


小美人鱼为爱付出究竟值不值得,我站在当代的我的角度来看觉得是不值得的。我们不能一直抓着以前的童话故事的三观不放,也要考虑一下当代经典童话的缺失这个问题。

——18 信用 朱心如


我个人一直觉得自毁意识和自我牺牲是非常瑰丽的美…人有愿意为止付出生命的存在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但是这个东西如何去判断取舍是需要引导、判断和商榷的。

——11 顾晓雯


02

童话应该怎么看?


“造梦故事简单看”




童话对我来说养成爱看书的习惯要比得到的道理值钱的多,那是喜欢花花绿绿心境单纯无知的年纪,看不懂感情,对爱也似是而非,只有善良啊坚持啊勇敢啊这些耳朵起茧的东西一直记得,都是象牙塔,既一直为人护着便不觉腻烦。后来长大了,自然也该接触更成熟更真实的世界,书的选择也是。

   ——16 朱碧玉


我觉得还是不要轻易地把成人思想加在孩子身上,单纯的童话故事不应该被随意曲解。一个人的经历往往对其生活观和世界观有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成人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漂泊多年,深知这个世界其实充满假恶丑,所以再读童话故事等儿童文学时会自动化的代入自身或耳闻目睹的负能量。也即,社会经验让我们没有能力再以纯真眼光看童话、看世界。但对于孩子来说,他没有这么多不好的体验,也自然不会想这么多。


就我个人而言,我记得当时读《海的女儿》时真的只是觉得小美人鱼好美好美,她和王子的故事让我感动,是,她最后为爱献身时我确实哭了,但不是因为觉得不值得,而是感动于她的善良。


童话本来就不是专为成人设计的,不需要用尽笔墨过早铺陈成人世界的规则,童话的意义之一便是给儿童提供一片净土,展现人类最真诚最原始最炽热的情感。至于这片净土之上的璞玉今后是否会被磨去棱角,生活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总结一下就是,小孩子虽然总有一天要长大,要面对世界的真实残酷,但这需要时间,成人不要过早的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们。

——18 法会 姜悦


童话故事本身就是造梦的,真的要让小孩子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接受这么多复杂而现实的教育就很正确吗?现在小孩子已经不配拥有对世界的美好幻想了吗?

——16 金融 田香雪



“解读童话离不开现实”




其实我觉得我们分析童话故事不能仅仅站在现在我们的三观中去分析。安徒生童话也好,格林童话也好,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这些童话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但是他们能作为经典直流传至今,就必然有他们的可取性。说实话我们当代经典的童话不算多,大部分都是动画片。

——18 信用 朱心如


我其实挺支持这个博主的观点的,我觉得她并不是简单地用成人的思维理解故事叭。因为我们小时候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就是在阅读童话故事、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被建立起来的,甚至一些逻辑或者说观念会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被自己内化。


比如,很多女生小时候可能都会有公主梦,都会想要蓬蓬裙或者其它一些属于公主的事物。但是,女生就一定要成为公主吗?就一定要穿美丽的小裙子、睡在华丽的城堡吗?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故事为我们建构起来的对美好的女性形象的想象,其实都是非常刻板的。再比如公主里都没有胖姑娘,她们都美丽、勤劳并且善于家务,她们人生的自由、幸福都必须依附男性来实现,她们必须安安静静地等待男性的拯救。这些其实也都是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各种规训,所以我们应当保持警惕。



关于删减版的《海的女儿》以及其它的童话故事,我觉得还需要警惕的是这些故事对爱情的描绘。不难发现,在我们从小接触的童话故事中,很多都是一见钟情,爱情的产生往往因为颜值,钟情之后就会有各种不顾一切的牺牲……这些故事在我们小的时候为我们筑构起对爱情最初的认识和想象,但它们所呈现就是关于爱的全部图景吗?还是说只是一些非常片面非常刻板的东西?


前面有同学说,即便是牺牲也是值得尊重的个人选择,这才是一种大人对故事的理解和认识,正是因为对爱情有了相对全面的认知才会明白,爱情中有很多种选择,这也只是一种。但很小的孩童并没有经历足够的成长,让他们可以形成这样的认知,他们会觉得那些片面的东西就是难以颠覆的全部。事实上,即便我们作为成人,关于爱情的理解和想象也有很多时候被各种文学、影视作品束缚。

——16 中澳 孙文轩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童话故事提出了质疑,童话故事的受众大多数是孩童,但是也不排除有很多喜爱童话故事的成人。童话故事本身是美好的,但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像比较典型的迪斯尼动画美女与野兽,这部影片的内容是很符合逻辑的,也是充满正能量的,好恶分明,只要有真爱存在,一切都会变好。这也是贯穿迪士尼动画的一个线索,从之前的爱情,逐渐地发展为友情、亲情。也许这些影片故事有瑕疵,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影片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去保持一个善良温暖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


但是,要想获得爱的能力,不是靠自己一味地牺牲付出实现的。我们还需要结合自身的能力,量力而行,才能更好地去爱他人。

——18 英语 陈璐


“童话带给我们的不是唯一”




我觉得要教育孩子,可以告诉她“你不一定要和故事里的人物做一样的选择,你还可以……”,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别人的做法是错的。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种三观,尊重别人对他人无害的决定是一种美德。当然为别人死还是不值得宣扬的。

——16 金融 田香雪


我小的时候经常在新华书店看一下午童话,很多童话我都看过五六个版本,而且很多欧洲的童话故事和中国古代的杂谈是有共通之处的,我不认为童话就是给孩子看的东西,同一个童话,我看十遍,每一遍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欧洲童话本身就一点都不真善美,只能说在传播的途中做了很多的改变。童话真的是给孩子看的吗?我初中再读安徒生的时候就有很多疑惑,很多故事儿童根本不可能理解吧?感觉童话、神话、民间杂谈,有很多的共通性。


一千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书籍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样的文字对不同的人的影响作用绝对是不同的,在这之中存在个人判断和选择。世间有千千万万种的选择,做到理解或许很难,但是尊重也许没有那么难。

      ——11 顾晓雯

03


留在记忆中的经典

 

我可以说我对死亡的认知、对美的启蒙都是来自于童话。影响比较深的可能是王尔德的《快乐王子》,从中可以看到,美,爱,自我牺牲与死亡。

——11 顾晓雯


令我印象深刻的童话应该是《小王子》吧,小的时候就读过这本书,但是当时并不理解它背后蕴含的深意,直到近期重读这个故事才觉得有所理解。北京出版社对它的评价是“一个永不肯、也不会长大的小王子;一个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一部温馨、真挚、感人,解读生命与生活的童话故事。”在小王子的眼中,地球上的人们匆匆忙忙,不知在寻找什么。人们寻找的,是他们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人们遗忘了造物主原先的告诫,遗忘了生命的本质。


那我就来分享我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吧,最近对我影响最为深刻的作品应该就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令人扼腕的悲剧事件和“林奕含之问”。人们讨论性侵,讨论“狼师”,讨论文学是否有欺骗性,但多半是立足于林奕含本人的经历和在视频中的表述。这类的文学作品还有不少,刚开始看,有些让人压抑。书的前面有很多名家的推荐,作家冯唐有这样的评价:“令人惊艳的文字,令人悲伤的故事,令人愤怒的现实。


这本小说,不仅是汉语文学中稀有的由女性作家书写的性暴力故事,而且是稀有的直面人性之迷乱的故事,划开肌肤,展现血肉,痛彻心肺。”相比较童话故事,这本书最大的戏剧化在于作者就是书中的思琪。这本书一共有三章,“乐园”“失乐园”和“复乐园”,压抑着心情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作者是把活着的勇气留给了别人,在良久的沉默中爆发。

——18 财政 孔德龙


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文学作品是玛格丽特·米歇尔的《飘》。在这本书中她刻画的女主人公 郝思嘉 具有生命力,敢于质疑权威,蔑视传统,我行我素,在那个南北战争的动乱年代以自己的女性的柔弱而坚强的肩膀,担起了一个传统南方种植厂家庭的生活重担,守护着她的家园塔拉。她狡猾,自私,无情,为了权益不择手段,只看结局不重过程,又从来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和很多人的处事方式相悖,可我欣赏她,那种对土地的热情,不顾一切的努力,百折不挠、任何事都无法压垮的斗志,紧紧抓住你的目光。她让我变得更坚毅果敢,勇于去闯。而书中的媚兰又教会我善良坚韧。

——18市营 王婷


新闻来源:团委作者:摄影: